政策文件及解读 首页>信息公开>政策文件及解读
舒兰市人民政府| 2018-05-08 15:50| 信息来源:舒兰市跑改办
打印 |
字号:
《舒兰市全面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解读
 一、起草背景、过程及征求意见情况

2月23日,省政府印发了《全面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吉政发2018〕6号),4月19日,吉林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吉林市加快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吉市发2018〕7号),根据省、吉林市《方案》要求,我们着手起草我市《方案》。

在起草《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多次和省政务公开办、吉林市跑改办沟通衔接,充分借鉴浙江省特别是温州市和苍南县“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做法,按照“构建可操作、可推广、可复制的舒兰模式,实现地区领跑,省内领先”的目标要求,结合省、吉林市方案工作部署和我市实际,于4月下旬,形成了我市《方案》征求意见稿,同时向各部门、乡镇(街道)征求意见,根据各单位、各部门反馈的意见,我们对《方案》进行了第一轮修改。5月初,再次向各部门和乡镇(街道)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形成了《方案》的讨论稿。

二、主要内容

《方案》共分六个部分,分别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实施范围、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指导思想: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为目标,从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领域和事项做起,充分运用法治思维、互联网思维,以梳理群众和企业办事清单为切入点,以编制服务流程和办事指南为着力点,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助推器,快速推进“只跑一次”改革任务的落实,全面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倒逼政府和部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一窗办、网上办、掌上办”的政务服务,努力构建可操作、可推广、可复制的“舒兰模式”,实现地区领跑,省内领先。 

(二)基本原则:即全面实施,率先突破;上下联动,立体推进;注重结合,勇于创新;于法有据,依法实施。

(三)工作目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一站导引、一窗办结、一网通办、一端服务、一库共享”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群众和企业从“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达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最终目标,提升群众和企业对改革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实施范围: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村(社区)。承担行政职能和公共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等社会团体;驻舒中、省、市直部门(单位)。

(五)主要任务。细化为五项任务,一是扎实推进清单梳理和指南编制工作;二是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三是突出抓好政务大厅建设;四是着力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五是加快打造地区改革样板。

(六)保障措施。分为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人员培训、强化宣传引导和强化监督问责四个部分。

三、我市方案与省、吉林市方案的主要区别

省《方案》共五个部分,分别为总体要求、职责分工、实施步骤、配套措施和保障机制,主要是按照部门职责对改革任务进行了分工,并就权力运行方式、审批制度改革、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和政府监管分别提出了相对宏观的指导意见。吉林市《方案》共六个部分,分别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突破路径、配套措施、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我市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和吉林市方案精神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实际对方案进行了调整和细化。由于省《方案》比较宏观,属于指导性意见,这里汇报一下我市《方案》与吉林市《方案》的主要区别:

(一)指导思想

吉林市方案中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配权、规范限权、提效便民为主线,坚持问需于民、顶层设计,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对标先进、快速实施,达到“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办事体验最佳”的效果,打造“放管服”改革“吉林版”。

我市方案将指导思想进一步细化,具体指出了“只跑一次”改革的路径、方法和措施,调整为:以梳理群众和企业办事清单为切入点,以编制服务流程和办事指南为着力点,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助推器,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一窗办、网上办、掌上办”的政务服务,努力构建可操作、可推广、可复制的“舒兰模式”,实现地区领跑,省内领先

(二)基本原则

吉林市方案基本原则中第一点为全面实施,重点突破。从群众和企业关注度高、办件量大的事项入手,把不动产登记、公安服务、跨部门跨空间集成服务、投资项目审批改革等作为重中之重集中攻坚,选择工作基础好、启动快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率先推进,为全市改革做出示范引领。

我市调整为全面实施,率先突破,实施原则更为明确。调整的原因是我市作为吉林市确定的试点先行市,要突出领跑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具体是:市乡(镇、街)村(社区)全面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对基础条件好的事项要加快打造地区改革样板;对群众和企业关注度高、审批程序复杂的事项,加快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对委托政务大厅办理的事项,加快推进综合业务统一办理,在不同层面为地区改革做出示范引领。

(三)工作目标

吉林市方案将工作目标具体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全面梳理“只跑一次”事项和“一件事”清单;二是加快推行“统一受理、集成服务”审批服务模式;三是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大厅;四是推行数据归集、共享、开发、利用。这四个工作目标,过于细化,更倾向于阶段性工作任务。

我市的工作目标比较宏观,一目了然,是“只跑一次”改革的总体要求上提出的,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一站导引、一窗办结、一网通办、一端服务、一库共享’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群众和企业从‘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达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最终目标,提升群众和企业对改革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实施范围

在实施范围上我市与吉林市一致,实现了全覆盖。

(五)工作任务

吉林市方案中工作任务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主要任务、突破路径和配套措施。

主要任务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权力归集,具体包括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和“统一受理、集成服务”两个方面。二是权力归零,包括实行清单目录管理,推行审批管理全流程电子化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两个方面。三是权力归民包括强化政务服务和强化群众监督两个方面。

突破路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夯实运行体系、支撑体系、制度体系三大体系,确保整体推进。二是突出六个率先,即率先实现项目审批时间减半、率先打造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范本、率先建设“百万事项网上办”警务服务模式、率先进入住房公积金服务最便捷时代、率先实行公共民生事项“一键通”、率先探索跨空间、跨部门集成服务模式,实现重点突破。

配套措施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把权力放在该放的层面,包括全面梳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的事项并落到该落的层面,继续向国家级开发区下放权力,积极扩大各部门(单位)用人自主权三个方面。二是完善商事制度改革,包括放宽市场准入,推进“证照分离”两个方面。三是完善政府监管,包括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监管体系,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建设中介服务监管平台四个方面。

我市《方案》在全面落实吉林市改革任务的基础上,从便于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的角度出发,将工作任务分为五个部分,进一步细化改革的路径、方法和措施,亮点工作主要体现在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

《方案》的主要任务一是扎实推进清单梳理和指南编制工作。主要是围绕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只跑一次”目标,梳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的全部事项,按照“统一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再造办事流程,编制办事指南。包括实行清单管理、编制办事指南和分批公布实施三个方面。二是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主要是通过职能归集,实现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向行政审批办公室集中、行政审批办公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授权到位。包括调整规范部门行政审批办公室、做到“真集中、真到位”和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三个方面。三是突出抓好政务大厅建设。主要是打造具有智能引导、智能自助、智能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达到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实现“网上办事为主、自助终端为辅、实体大厅兜底”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建成最具“互联网+”思维的政务大厅。加快推进18000平方米的新政务大厅建设,确保年底前投入使用。包括分类组建综合窗口、加强窗口人员管理和整合规范办事大厅三个方面。四是着力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主要是要依托省、吉林市政务服务网和数据共享云平台,让“一张网”真正网住全部事项,推行审批服务事项全流程电子化,大幅提高网上办事比例。包括做好政务服务网接入准备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开发舒兰政务APP和微信公众号三个方面。其中,开发舒兰政务APP和微信公众号是我市的亮点工作。舒兰政务APP即舒兰市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集成办件查询、表单预填、咨询投诉、服务评价、支付缴费、结果查询等服务功能。微信公众号设有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共同家园3个板块,具有办事查询、生活缴费、互动交流等服务功能。各部门将现有的APP和微信公众号全部链接到舒兰政务APP和微信公众号,实现更多事项“掌上办”,真正做到“一端在手,生活不愁”。五是打造地区改革样板。在吉林市四个率先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领域和事项入手,突出重点、示范引领,我们提出在十个方面实现地区领跑。

1.率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方式。率先打造“统一指引、统一咨询、统一入口、统一内容”的线上线下导引服务平台,实行网上预审,线上线下指导填报申请材料,推行“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减少群众和企业跑腿次数,提高办事效率。深化“证照分离”改革。通过暂停实施一批、改为备案一批、告知承诺一批、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度一批、加强准入管理一批的方式,进一步削减涉企许可数量,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交易成本,破解市场主体“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推进“多证合一”改革。按照“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照一码”模式,依托“多证合一”信息采集管理系统,达到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使企业“只跑一次”即可办理“多证合一”,并将相关涉企证照信息全部加载在营业执照上,确保“一照一码走天下”。推行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通过工商登记工作流程再造,依靠信息化手段优化业务流程,将工商登记服务窗口从后台移到前台,将申请渠道从单一的行政窗口扩展到互联网、移动终端、金融机构等授信网点,做到全透明、全天候24小时在线申报,真正实现企业“只跑一次”或“零跑动”。

2.率先打造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进部门窗口由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由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地税局、市财政局联合组建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从整合业务流程、精简办事环节、数据实时共享入手,实施“统一窗口受理、后台并联办理、信息互联共享、互认办理结果”的工作新模式,着力实施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地税局三方数据共享,实现部门间办理结果数据推送。

3.率先在投资项目审批上取得突破。一是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按照省、吉林市统一的流程和环节,将投资项目分为项目批准、用地审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5个环节,完善在线并联容缺承诺审批机制,探索推行重点项目模拟审批等制度,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在开发区、特色小(城)镇等探索建立联合评审、联合勘测、施工图联合审查、联合验收、区域性评价、承诺制等审批新模式,推行重大项目服务秘书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并推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模式。对特色小(城)镇和经济开发区、城北工业园区等特定区域,加强规划环评宏观管理,科学实施项目准入环境标准,编制环评审批负面清单,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以“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模式创新环评审批验收管理方式,切实解决当前环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推行“多规合一”模式。以规划委员会统领空间规划工作,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部门管理职责,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归一”,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问题,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空间管控水平。四是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模式。统一规范区域地块投资项目建设相关标准,集成审批服务,通过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让项目以最快速度落地。

4.率先建设“百万事项网上办”公安服务模式。运用“互联网+公安”和大数据,打通民政婚姻登记和死亡注销、房屋产权登记、医院出生证明、人力社保证明等政务数据壁垒,建设“百万事项网上办”线上服务平台,颠覆传统警务服务模式和思维定式,对纳入平台能够实现零上门网上办结业务,彻底取消复印件和纸质类材料,在手机端集成多项证明类、户籍类业务,实现一部手机就是一个服务窗口的工作目标,让“零跑动”在公安服务类率先实现。

5.率先实现智慧社保服务。推进一网通办。整合现有网上经办大厅、城乡服务平台、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系统,开通电话服务渠道,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掌上社保APP和第三方支付系统的配套功能,加快推进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支付宝生活号等内容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努力实现参保对象“零上门”。推行一窗办结。深入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经办模式,形成城镇职工、城乡居民、机关事业单位全口径业务一窗经办、事中临柜复核、事后全程内控的经办格局。实现就近能办。将社保服务向基层延伸,推进自助终端机、生存认证智慧眼入村、入社区,把社保大厅搬到百姓的家门口。

6.率先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延伸办税服务。充分发挥邮政网点多、分布广的优势,与邮政网点签订委托代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及委托代征税款协议,增加发票代开网点,扩大代开金额和范围,实现纳税人就地开票,就地缴纳税款,方便纳税人办税。提供套餐服务。对新办纳税人首次办税涉及的多个涉税事项进行整合,推出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根据纳税人不同办税需求,推出多种“套餐服务”,使纳税人到大厅“只跑一次”就能够同时办理多个办税事项。推行联合服务。整合国税、地税大厅为一个办税大厅,将清单所列事项进行再梳理、再细化,涉及国地税两部门办理的,推行“一个部门受理,一个窗口出件”模式,率先做到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

7.率先进入住房公积金服务最便捷时代。以便民提效为目标,积极创新住房公积金服务举措,实现住房公积金业务办理时限最短、证明最少、服务最优。最短时限,即改变贷款业务流程和办理方式,实现一窗受理三个部门工作事项,与不动产登记中心和房产交易中心实现无缝连接的“直线型”服务模式,力争将公积金贷款业务办理时限由现行的60个工作日缩减到10个工作日。最少证明,即取消所有公积金提取业务的《住房公积金提取审批表》,逐步取消职工在办理离职、退休、公贷提取时所需要提供的“离职证明”“退休证明”“公贷还款明细”等证明材料。最优服务,即大力推进线上线下互补服务,依托公共数据平台全面升级公积金业务,解决群众办事业务量大、涉及信息数据量大等问题,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开放查询,开创住房公积金单位版、个人版、手机APP等“互联网+公积金”服务新时代,并逐步将服务终端向承办24小时服务大厅、重点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大厅自助体验区延伸。

8.率先实现部分审批服务事项全流程电子化。没有独立业务审批系统的市容局、粮食局等部门,依托网上办事大厅,录入审批服务事项和办事指南,科学再造流程,实行部门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审批全流程自动推送,要件材料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全部事项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实现审批服务全流程电子化,形成“在线预约、网上咨询、网上办理、快递送达”的审批机制;利用外网进行业务审批的商务局、残联等部门,通过网络直连、地址转换、数据摆渡等方式,实现与网上办事大厅双向互通,让群众和企业办事“一次登录、一键直达、一网通办”。

9.率先实现综合业务统一办理。在政务大厅设置综合业务办事窗口,对办件量较少、业务不复杂、专业性不强的审批服务事项,探索实行部门委托政务大厅统一办理的审批服务模式。部门提交申请。部门以正式文件向市政府请示,经市政府批准后,签订委托书,将部门的审批业务委托市政务公开办办理。加强业务培训。原部门对综合业务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通过集中讲课、模拟审批等方式,使综合业务窗口工作人员成为能办理多领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实现由“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变。实行审监分离。行政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分离,由政务大厅负责委托事项的审批,部门负责对委托办理的审批服务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管。

10.率先推进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依托省、吉林市政务服务网,健全完善市乡村三级联动服务体系,提高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点网上办事比例。积极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向乡镇(街道)延伸,探索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前台综合受理,市、乡镇(街道)后台分类办理,乡镇(街道)、村(社区)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审批服务事项“就近能办、同城通办”。优化便民服务网点空间布局,在市政务大厅、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及银行、邮政网点等公众场所设置自助服务终端机,提高自助服务的覆盖面,实现群众就近办。推行领办代办制,对于出行不便、空巢老人等群体,在村(社区)设立领办代办员,帮助办理相关事项。

最后吉林市和我市《方案》均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引导、加强监督考核等方面对“只跑一次”改革提出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本次会议审议通过后,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