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人民政府| 2013-12-11 13:48| 信息来源:舒兰市人民政府
打印 |
字号:
舒兰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2月4日在舒兰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李富民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转型发展为统领,以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为己任,以重点工作争先进位为目标,以“发展上水平、干部下基层”活动为载体,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亿元,同比增长20%;全口径财政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同比增长3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亿元,同比增长2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220元和9180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19.6%。县域综合发展指数由全省第25位跃升至第17位。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打造项目承载平台、强化责任推进机制等措施,引进、实施项目的质量和数量居地区前列,一批关乎我市长远发展的工业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投资40亿元的小城钼矿开发和投资11亿元的大润德农产品综合开发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投资42亿元的铜钼及多金属勘探开发项目前期初探和整装勘探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4亿元,同比增长36.2%。开工建设3000万元以上项目106项,亿元以上项目55项,2个项目被纳入吉林市50大产业项目,14个项目被吉林市确定为200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万立方米指接板及15万套实木家具生产、亿龙彩印包装等50个项目竣工投产。 

  ——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启动了舒兰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新增项目建设用地37公顷,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16项,年末有望晋升为省级开发区。规划成立了城北工业园、平安粮食加工园和法特牧业加工园3个吉林市级特色产业园。城北工业园完成了道路、排水管线、供水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平整场地35公顷,圣基实业、济邦药业等6户企业落户;平安粮食加工园和法特牧业加工园3个吉林市级特色产业园。城北工业园完成了道路、排水管线、供水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平整场地35公顷,圣基实业、济邦药业等6户企业落户;平安粮食加工园和法特牧业加工园完成了整体规划设计,征收土地65公顷,已具备项目入区条件。全市园区总体规划面积达到69.25平方公里,“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实际,制定了《2012年度工业提速增效奖励办法》,帮助企业协调贷款4.2亿元,争取扶持资金800万元,落实订单10亿元;实施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20项,完成投资10亿元,圣基公司功能性有机植物油、通机公司L330轻型卡车冲压件等10个技改项目竣工投产,白翎公司羽绒制品、朗星公司LED灯具等10个新产品投放市场。新增规模工业12户,累计达到110户,预计实现总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27.8%,增速位居地区第一。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发放惠农资金3亿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25项,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5%以上;落实“粮油高产示范片”11个,粮食产量稳定在20亿斤水平,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和创建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先进单位。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55个,发展专业养殖大户1700户,高档肉牛、生猪、肉鸡、白鹅饲养量分别达到3000头、140万头、7500万只、230万只,被确定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林蛙产业迅猛发展,被国家授予“中国东北林蛙养殖之乡”称号。新增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63个、农业产业化基地40个,培育吉林市级龙头企业6户、省级龙头企业1户,大润德高档肉牛屠宰及深加工等产业化项目快速推进,白翎羽绒、福润禽业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实施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项目22项、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项目15项,获得专项资金1784万元;新建沼气池2000座,推广科学储粮仓5000套,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64项;农村公路养护里程达到256公里,被省政府评为农村公路养护先进县;森防工作代表吉林省接受了国家检查验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明显,被省政府授予“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先进集体。 

  ——第三产业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国美电器落户运行,果蔬农产品批发市场交付使用,恒亚国际家居建材城开工建设,商业业态得到提升。中国银行舒兰支行正式运营,舒兰市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中心开工建设,吉银村镇银行服务中心完成规划设计,现代金融业快速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推进,农家店总数达到417家;“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全面展开,落实补贴资金639万元。新增限上企业57户,累计达到158户;个体工商户达到20300户,同比增长12.9%;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90亿元,同比增长33.1%。成立舒兰大地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文化产业园粗具雏形;启动了《舒兰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黄鱼圈旅游风景区和新安鹭岛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的策划包装;完颜希尹家族墓地保护开发项目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舒兰皮影”被中央电视台《传奇中国》栏目收录。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通过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完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开展综合治税、赋予乡镇财政协管职能和发展总部经济等措施,财政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严格预算编制和执行,狠抓财政支出管理,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的工作目标。切实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深化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强化政府采购和财政评审,实现了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全年争取国家和省各类专项资金16.1亿元,有力保障了各项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的顺利开展。 

  ——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舒兰市城市总体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复,规划区1:1000地形图测绘全面完成;启动《舒兰市城市总体战略规划》和重点乡镇规划编制工作。收储土地150公顷,启动房地产开发面积126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中央公馆、文化御苑二期等一批高档小区交付使用。完成创业大街北段、鹿场北路等11条道路和舒南路公铁立交桥一期等5座桥梁建设。启动了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实施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细鳞河亲水平台一期全面竣工,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行。开展了以城乡接合部、平房区和住宅小区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舒兰大街、人民大路、市府大街等主要街路实现多层次立体式绿化,全市新建和改造绿地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93基杆、景观灯298基杆、装饰灯具500余套。 

  ——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3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完成“五七”家属工参保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5万人,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和新农合等参保比重进一步提高。动态调整低保对象5930人;社会化发放救助金10473万元,救助面达到100%,“五保”供养和助学、助医、助贫等捐助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投资1.02亿元,完成实验中学、七里中心校等28所中小学校舍的新建和改造,校安工程全面结束。投资1080万元,完成市医院住院楼、上营卫生院等5家医疗卫生机构的新建和改扩建。完成体育场改造,新建省级标准农家书屋30个、农村文化中心站10个、饮水安全工程97处。完成外墙保温及热计量改造56万平方米,新建廉租住房5.2万平方米,改造林业棚户区7.5万平方米、煤矿棚户区15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7万平方米、农村危房1421户,保障性安居工程全省综合评比第一。新建农村水泥路60公里,舒太公路裕国至白旗段竣工通车。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申报科技项目10项,争取资金320万元。全市2303名低保家庭学生享受免费午餐,公办学校学生实现桶装矿泉水免费供应;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投入标准校车170台,在全省率先完成校车规范化管理工作。我市农村中医药工作通过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先进单位评估验收,妇幼保健工作全省综合评比第一,基层医疗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和新农合管理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复审验收,连续16年保持省级卫生城荣誉。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7‰和1.8‰以内。1.8万平方米的文体中心投入运营,6万平方米的幸福广场交付使用,全省全民健身工程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完成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无线覆盖工程年度建设任务。档案、民族宗教、侨务外事、老龄、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六五”普法深入推进,“百姓说事点”经验在全国推广;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全面提升,获吉林地区综合评比第一名,被省政府评为“法治政府”示范市。自觉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办理议案和建议87件、提案138件,办结率100%。一批疑难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信访总量、越级访数量同比分别下降39.7%和11.6%。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6.2%和27%,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集中开展了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消防、交通、食品安全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和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倾力相助的结果,更是全市上下团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及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驻舒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舒兰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转型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总量不大、速度不快、结构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工业化程度不高,工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足,支撑性、牵动性的大项目少;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社会管理创新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个别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发展意识、服务观念和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软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13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3年,是“三年看舒兰、实现新跨越”的起始年,也是加快县域发展的关键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吉林市的工作部署及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牢牢把握“两大战略机遇”,依托“两大资源优势”,全力实施“十项攻坚”,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全力以赴促和谐、保安全、惠民生,打造人民满意政府,推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生态转型,为建设幸福舒兰、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工作。全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30亿元,同比增长19%;全口径财政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同比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均增长20%。县域综合发展指数进入全省前十五位。 

  一、围绕扩充经济总量,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扩充经济总量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大外引、内培、上争力度,努力做到集群建设、滚动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综合发展实力。 

  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重点开展“三个100”工程:一是开工建设项目100项以上。继续实行“四位一体”的项目责任推进机制,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重点破解项目建设中土地征收难、房屋搬迁难等问题,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建设。突出抓好七里铜钼及多金属矿勘探开发、小城钼矿开发、开原吉辉矿业扩产扩能和大润德农产品综合开发等32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切实增强发展后劲。组织好4月份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50项以上,全年达到100项以上,其中工业和服务业项目60项以上。确保30亿粒丸剂系列药品生产、功能性植物油及软胶囊生产、变压器及高低压开关柜生产等50个项目竣工投产。二是签约落地项目100项以上。依托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围绕吉林市十大功能区上下游配套和国内知名企业区域性市场布局调整,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走出去、请进来”,全年组织招商活动15次以上,确保山东恒联纸业纤维素薄膜和生活用纸生产、上海高桥集团特种电缆生产、北京汇源集团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等100个项目签约落地,力争开工建设30项以上。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80亿元,同比增长25%。三是策划包装项目100项以上。围绕农业和矿产两大资源,策划包装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支撑能力强的大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其中,农业资源重点策划包装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整车制造项目,着力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农业机械制造基地;矿产资源重点策划包装钼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规划建设钼产业科技园区。 

  实施“一区三园”建设攻坚。开展“园区建设突破年”活动,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全年开工工业项目数量占全市的50%以上。坚持做大做强经济开发区,完成开发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功能分区,启动生产性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功能,全年新入区项目30项以上。加快3个专业园区建设,城北工业园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步伐,全年引进项目10项以上。法特牧业园和平安粮食加工园加快路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项目入区条件,法特牧业园引进项目3项以上,平安粮食加工园着力引进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建设粮食仓储物流园,打造舒兰粮食品牌。 

  实施工业提质增效攻坚。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90亿元,同比增长29.8%;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30.7%。一是实施优质服务工程。继续优化发展环境,制定出台《进一步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的意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影响。二是实施培育壮大工程。深入推进“培育骨干企业壮大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新培育规模工业10户以上,全市规模工业达到120户以上。三是实施提质升级工程。继续抓好济邦药业、圣基实业、亚泰水泥3户企业的续建,确保年内竣工;加快推进起重机配件公司、鑫晟植物油公司异地扩建,力争开工建设;实施通机公司辅射流纤维过滤器等20项技改和新产品开发,完成投资12亿元。四是实施达产达效工程。采取一企一策、领导包保、部门扶持等措施,加快推进永和公司2万吨豆浆粉生产、农喜公司玉米收获机制造等20个项目达产达效,确保朗星光电、托拉斯木业等10户企业达产达效率90%以上。 

  实施服务业发展攻坚。高标准完成《舒兰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启动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规划、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商业分区规划的编制。着力打造东部新区商业圈,改造提升老城区商业圈。启动金上原购物中心、汽车综合服务中心等大型服务业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恒亚国际家居建材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再生资源、建材和农产品批发等专业市场建设。做好《舒兰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做大做强舒兰大地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集文化娱乐产品生产、消费和体验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启动完颜希尹家族墓地保护开发项目,推进亮甲山风景区建设,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切实抓好财源建设。加大新落地、新生成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努力培育新增税源。做好重点骨干企业和规模工业的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增强现有税源的财政贡献率。深入开展采矿、房地产、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税收专项整治,加大涉税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打偷逃抗税行为,确保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的有利契机,全力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全年争取资金20亿元以上。 

  二、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坚定不移地抓好城市建设 

  按照构建“双核一带”城市发展框架的要求,全力实施城市建设攻坚和城市管理攻坚,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高标准规划城市。完成《城市战略定位导向报告》、《城市战略定位开发导向报告》和《城市产业发展报告》,启动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高品位建设城市。重点实施十大民心工程:一是完成迎宾大道一期建设工程,为连接珲乌高速公路奠定基础。二是完成市府大街北段道路建设工程,连接舒北一路,完善城市路网主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三是启动舒北一路公铁立交桥建设工程,打通舒北一路,连接市府大街与舒兰大街北段,两年形成北部环路。四是完成舒南路建设工程,连接市府大街与舒兰大街南段,形成南部环路。五是完成人民广场扩建工程,新增面积1.5万平方米,满足老城区群众健身休闲需要。六是完成26万平方米的植物游园建设工程,将城西采煤沉陷区建成我市又一休闲景观。七是启动九龙山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完成总体规划设计和部分道路及景观建设。八是完成细鳞河亲水平台二期建设工程,启动城市主题公园建设,进一步打造细鳞河沿岸景观带。九是完成2.1万平方米的政务服务中心、1.7万平方米的农村商业银行和2万平方米的吉银村镇银行金融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十是实施公路建设工程,启动总里程60公里的珲乌高速公路舒兰段建设工程,改建农村公路65公里。同时,抓好创业大街南段、正阳路西段、文化路、圣基路等20条街路和2座桥梁的新建和改造,实施中央公馆二期、泓林美邑一期、陶然雅苑A区等10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改造体育公园,策划包装小二道河吉舒区域治理工程。 

  高水平管理城市。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管理。深入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违章建筑等专项整治,逐步解决小街小巷“脏乱差”和城区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等问题。高质量完成休闲场所和新建街路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三、围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坚定不移地抓好新农村建设 

  按照打造现代化农牧业强市的要求,全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攻坚,提升农业现代化在“三化”统筹中的基础地位,用工业化促进城镇化,用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推广农业科技项目25项,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7个,完成30个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三北防护林五期、封山育林、中幼龄林抚育、林地清理回收还林和乡村绿化美化等五项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0亿斤以上水平,保持全省产粮大县地位。 

  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把龙头企业培育和基地建设作为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粮食产业重点引进国内知名粮食加工企业,整合粮食资源,打响“舒兰大米”品牌。畜牧产业确保大润德高档肉牛屠宰及深加工项目快速推进,德生牧业2000万只肉鸡屠宰及深加工项目竣工投产,力争白翎羽绒公司晋升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引进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进一步完善高档肉牛、生猪、白鹅、肉鸡等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全年新增吉林市级龙头企业2户,新建农产品基地5个以上,创优质农产品名牌3个以上,打造吉林地区农产品加工基地。 

  扎实推进节点镇建设。做好吉舒、平安、法特、上营等节点镇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大路网、水网、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特色小城镇,带动农村城镇化。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22个示范村全部达到省级建设标准。 

  四、围绕改善民生环境,全力以赴惠民生、保安全、促和谐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发展社会事业,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群众。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新增就业岗位1.3万个以上,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下,“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全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万人次。二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的参保比重,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一卡通”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三是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社会保障标准分别达到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以上,补助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四是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异地改建市中医院,改扩建11所乡镇卫生院;实现参合农民患者报销网络即时结算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五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实现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公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100张以上。六是继续实施安居工程。完成煤矿棚户区改造20万平方米,建设公租房3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500户,完成“暖房子”工程60万平方米。七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实验中学、七中、六中、九小等学校校舍新建和改造任务;充实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教育名市。八是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完成50个文化大院和60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举办文艺、美术、书法、摄影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基本文化需求。九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深入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全面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固体废物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新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45处,沼气池2000座,绿化村屯30个。十是提高社会公众安全感。全市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实行“零控制”;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0%以上。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通过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验收;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地区领先地位。积极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工作,争创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以市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省市规定范围以内。 

  实施社会管理攻坚。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预测预警机制建设,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健全市、乡、村三级应急信息网络,提高防范、应对和处置应急事件能力。深入开展创建“平安舒兰”活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健全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干部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各类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加强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的生产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强化对人员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防止发生火灾事故;严厉打击超速、超载、超限及酒后驾驶、无证驾驶、农用车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学校的安全检查,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强化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市场监管,保证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五、围绕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科学决策。认真落实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重大决策论证制度,坚持做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坚持务实高效。切实加大行政监察和工作督查力度,保持政府工作高效率、快节奏,提高政府执行力。健全政府绩效评估考核制度,严格奖惩措施,形成人人抓落实、事事能落实的良好氛围,确保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坚持开拓创新。继续解放思想,大力弘扬“勇于担当、敢于争先”的精神,把加快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做到用开拓的思维研究问题,用超常的举措破解难题,面对机遇善于抢先,面对困难敢于突破,进一步提高政府创新能力。 

  坚持从严治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征用等行政行为。实施软环境建设攻坚,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压缩项目审批时限,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以良好的政务诚信树形象、做表率,不断提高公信度,打造诚信政府。 

  各位代表,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县域综合实力,是全市人民的强烈愿望,更是市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干部群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以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乘势而上,奋力拼搏,为建设幸福舒兰、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