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人民政府| 2025-10-14 08:58| 信息来源:舒兰融媒
打印 |
字号:
“一粒米”撬动“大产业”——舒兰大米的现代农业答卷

  松花江畔,长白余脉;金秋十月,稻浪金黄。

  “中国生态稻米之乡”舒兰,一粒粒晶莹稻米汲取着自然灵气,孕育出不凡品质。“好吃、好闻、好看、好营养”的“四好”标准,已成为舒兰大米闪亮的品牌名片。背后则是“生长环境好、种子选育好、种植管理好、仓储加工好”构成的强大品质保障。一幅以稻兴业、以米富民的崭新篇章,正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铺展开来。
  立足自然禀赋 厚植稻米优势
  “舒兰”满语意为“果实”,恰如其分地映照出城市的根脉与特质。作为吉林省重要农业区,舒兰是国家首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2018年被授予“中国生态稻米之乡”称号。
  何以成就此名?答案深植于优越的自然禀赋中。 舒兰地处北纬44度黄金水稻种植带,寒地黑土肥沃;有松花江和拉林河两大水系灌溉,优质水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生长期达140天左右。
  先天优势催生雄厚产业基础。全市现有耕地216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75万亩,年产量40万吨以上,拥有水稻加工企业68户、规模以上水稻加工企业22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户,“三品一标(即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总量和增量持续位于全省前列。
  良种精耕优储 打牢产业根基
  在环城街道永昌村的稻田里,“稻花香6号”水稻株型整齐、穗粒饱满,长势喜人。“这一品种更适合舒兰地区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天隆稻花香(吉林)农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惊涛介绍,该品种由华泽田博士团队历时8年选育而成,具备抗倒伏、抗病、高产、香味浓等多重优势。
  “稻花香6号”的推广种植,是舒兰市实施优质品种培育计划的重要成果。通过推行“政府+科研+企业”模式,舒兰市与中国农科院、隆平高科、吉林省农科院紧密合作,研发适宜舒兰种植的功能性水稻品种,持续提升良种覆盖率,为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走进莲花乡北莲米业生态稻田,稻苗碧绿,鸭群游弋,螃蟹、鱼儿穿梭其中,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画卷铺陈眼前。总经理申凤宇说,企业通过种养复合模式实现肥料、饲料的田间循环,在提升大米品质的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舒兰市坚持绿稻标准化生产模式,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成熟的“鸭稻、鱼稻、蟹稻”绿色种植管理模式,走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的生态农业之路。
  此外,舒兰市还广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建设具备准低温储藏能力的仓容达52.72万吨,通过低温仓储“锁鲜”、恒温保质存储,确保营养、香味不丢失。
  完善政策体系 护航产业升级
  为突出品牌引领作用,舒兰市推动优势要素加速汇聚、协同发力,成立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助力市场推广和品质提升;组建大米协会,实行“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宣传”管理模式,避免恶性竞争;发动农民、消费者、媒体等共同参与品牌建设,有效增强品牌的社会认同。以政策搭建品牌生态的良性循环体系,成为舒兰大米持续扩大市场影响力的核心密码。
  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整体布局,围绕吉林大米分级管理与服务升级,形成三大水系种植带协同发展格局。东部拉林河水系种植带,依托永丰米业、禾鑫谷物等10家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对接北上广深高端大米市场;中部细鳞河水系种植带,引导金星米业、北莲米业等10家企业创新发展,拓展江浙闽等地区中高端市场;西部松花江水系种植带,支持友诚米业、云山米业、权禾粮油等6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面向云贵川等地区主粮市场。
  政策助力壮大品牌力量。舒兰市以“中国好粮油”行动、优质粮工程等政策为抓手,助力米企高质量发展。依托政策资金精准扶持,平安稻香小镇、溪河吉米稻香乡村生态产业园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应运而生,形成辨识度高的特色品牌,推动产业链延伸与附加值提升。
  多年耕耘,舒兰大米品牌实力显著增强。品牌授权主体已由市大米协会成立之初的7家增至34家,品牌产品产值由3.8亿元增长至16.8亿元,增幅334%,中高端产品从零起步,品牌溢价率达30%以上。
  从黑土地孕育的丰收硕果,到走向高端的“白金名片”,舒兰大米的发展历程,生动诠释“品质立本、创新驱动、政策护航”的现代农业路径。依托强劲势能,舒兰大米以“四好品质”为引领,在乡村振兴浪潮中乘势而上,铺展“一粒米”撬动“大产业”的崭新篇章。
  初审:蔡晓雨  复审:常伟  终审:欧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