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深化“放管服”改革
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李克强答记者问
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 最多跑一次”
李克强: 深化“ 放管服” 改革
力争做到“ 只进一扇门”“ 最多跑一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北京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李克强表示,过去五年,针对长期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问题,中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微观管理、直接干预,注重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五年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大幅减少。中央政府定价项目缩减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缩减50%以上。全面改革工商登记、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检查人员和检查对象、及时公开查处结果,提高了监管效能和公正性。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一站式服务等举措。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活力明显增强,群众办事更加便利。
在谈到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时,李克强说,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重点是照后减证,各类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商标注册周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决不允许假冒伪劣滋生蔓延,决不允许执法者吃拿卡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大力推进综合执法机构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
李克强指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李克强答记者问
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 最多跑一次
3 月 20 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 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谈到“放管服”改革,李克强表示,上届政府伊始,我们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去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可以说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成为政府继续推进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个利器。
李克强说,两会期间,我到代表团参加审议和讨论,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政府要着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办事便利,这可以说是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改革比较迫切的愿望,他们提的有很多看似是小问题,实际上是连着大政策。我们要见端知本,改革就是要把突破点逼近离市场、群众最近的地方。把民之所望,做改革所向。
李克强指出,所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今年要在六个方面下硬功夫,也就是六个“一”,那就是 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 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现在我们开办企业的时间经过几年的努力,可以说已经降了不少了,但是全国平均还有 22 天,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我们项目施工许可的办理时间就更长了,所以必须减繁。这六个“一”都是减, 再加上减税、减费,这是动政府“奶酪”的,是伤筋动骨的改革。
李克强还强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推进改革、做好政府工作,就是要为公、唯实、利民。我们要努力为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办事便利,敢于自我革命。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万难不辞、万险不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