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人民政府| 2018-03-30 13:27| 信息来源:吉林市跑改办
打印 |
字号:
吉林市“只跑一次”改革简报第16期
       【按:3 月 28 日,市长刘非赴市政务大厅就“只跑一次”改革工作进行调研,常务副市长沈德生陪同调研。刘非市长提出五点明确要求,市跑改办进行了录音整理,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只跑一次”改革是全省“三抓”工作的重要方面,非常重要。今天我和德生同志到大厅调研,主要了解涉改主要部门目前工作进展情况。听了大家的汇报后,我感觉各部门和各县(市) 区都非常重视,态度非常积极,做了大量工作,成效也很明显。市跑改办组织协调工作也很有成效,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我市“只跑一次”改革工作开局很好,省政府发令枪一响,我们就第一时间开始全面推进,整个工作有条不紊,政务大厅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省软办近期在全省各市州暗访,我市是唯一没有被发现问题的,效果非常不错。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下一步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推进,而且一些工作还都是相当复杂的,刚才大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做好下一步工作, 我讲几点要求:
       第一,思想认识还要再提高
       “只跑一次”改革,是今年全国两会热议话题之一,肯定也会成为今年最火的网络词语。从国家层面看,“只跑一次”改革不仅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更是撬动经济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的有力杠杆,它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式的改革连锁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巨大。从我省层面看,“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坚定不移落实“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的关键举措,是对标先进、升级实践的吉林表达方式,有助于回应外界对东北投资环境的负面评价,重树政府形象,降低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从我市层面看,“只跑一次”改革是市政府在群众办事难、企业投资繁、经济发展慢的背景下开展的自我革命。而且,庭凯书记和我向省长承诺:吉林市“只跑一次”改革工作要走在全省前列, 打造成全省的样板。既然作出了承诺,就必须说到做到。因此, 凡是事涉部门(单位),都要深刻领会“只跑一次”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把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上来。在这里,我强调一下学习培训的事:这次即将安排的赴温州学习,我看挺好,培训本身就是认识再深化、理解再深入的难得机会,出去学习的单位和同志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事先做足功课,做到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思考去学习, 然后带回真经、带回成果投入今后工作,努力做到弯道超车。
       第二, 基础工作还要再扎牢
       今年市政府第 3 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的“两集中、两到位”、审批事项的梳理等基础工作,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这是总的要求,也希望一把手高度重视。一是事项清单梳理要在规范明晰上下功夫。从梳理公布的首批 2307 项“只跑一次”事项清单可以看出,尽管公布的事项比例不低,但是不是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是不是办件量多,是不是“含金量”高, 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分析总结归纳。特别是县(市)区、开发区,还存在事项数量、事项名称、拆分程度、设置依据和所需要件等“五个不统一”问题。下步,要在事项清单规范明晰上下功夫,组织各部门(单位)把事项清单理全、弄透、拆分到位, 指导县(市)区和开发区把事项清单规范统一,编制清晰明了、简单易懂的办事指南,为网上审批和服务奠定基础。另外,关于投资项目审批这块,发改委一定要把审批项目拆好、拆细、拆明白,重要的是让企业明白,要让企业投资审批时限大幅度的缩短。二是“两集中、两到位”要在授权落实上下功夫。《“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方案》要求本月底前务必完成第一批进驻政务大厅工作。这是实现“只跑一次”的基础和关键,绝不允许任何部门(单位)在这项工作上找借口和理由,更不允许讲条件。我再强调一点,所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必须全部进大厅统一受理,我们设立了监督举报渠道,如果发现仍有体外循环的,群众或企业还要跑到部门办事的,对主要领导严肃追责、绝不姑息。特别是各门“一把手”要多研究事项如何进厅、选派哪些骨干进厅开展审批服务,这个问题很重要,部门权力集中到大厅后,派什么人行使权力,“一把手”一定要慎重考虑,原则上我认为就一条:德才兼备。另外,大厅改造后,条件有限、环境相对艰苦,各单位要顾全大局,克服困难,做好队伍思想稳定工作。三是政务服务网建设要在数据平台建设上下功夫。这里面有三件事大家注意一下,第一个是关于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后市里会有一个统一的政务网系统,现在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系统,政府办公厅要下文, 各个部门网络的建设,包括新建和升级,都要经过政网办的审批, 要统筹起来,没有政网办审批,财政不能给拨钱,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资源浪费。第二个是关于政务网的招标,一定要真招标, 选择有能力的公司来承担政务网的建设,能够保质保量按进度做好工作,你们提需求,谁能满足这个要求,谁进来。同时,各项配套制度体系要考虑细致,特别是后期运行的时候这不行那不行的,要有处理手段。刚才你们提的人才的问题要重视,一方面用一些体系内的人,同时也可以用外脑,包括温州也有可以借助的力量,确保有专业人才参与这块工作。第三个需要注意的,政务网的建设关键点就是信息孤岛能否打通,这是“只跑一次”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前提,现在就要研究,各部门要按照“无条件共享, 有条件使用”的原则,突破上级部门、垂直系统等限制,主动、自觉对接、共享数据。要赶紧拿出个单子来,哪些数据需要打通, 这里面可能有些需要市政府决策的,咱们就上会研究,有些东西, 尤其像公安的这些,我们解决不了的,要向省政府反映,全省也在推进“只跑一次”,省里也需要一个总的安排,这件事不能等招投标完事再做,现在就要做。
       第三,任务职责还要再细化
       各部门(单位)都要主动担责、密切配合,对“只跑一次” 改革责任进行再细化再落实。一要加快印发方案。《吉林市加快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现在已经征求完意见了,方案里面涉及到人的事,涉及到审批事项的事,要尽量想细一些,争取上下次的常务会。二要强化领导责任。“只跑一次”改革是“一把手”工程,各县(市)区、各部门“一把手”一定要高度重视, 坚持亲自组织研究、亲自组织推动,着力破解本单位难题,确保不折不扣实现任务目标。三要明确任务职责。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各自职责,按照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要求,做到谁的责任谁承担、谁的任务谁落实。特别是市“跑改办”要充分发挥牵头组织、统筹推进、协调指导、跟踪调度等作用,按照进度要求有序组织推进各项工作。综合窗口组建工作,各牵头部门要积极协调, 勇于担当,配合部门要主动对接,密切协同。四要强化协同推进。在做好全市“只跑一次”改革工作的同时,整个县(市)区的推进,也要加强调度,加强指导,要将各县(市)区政务服务网纳入全市政务服务网的统一建设中,对于各县(市)区在改革中共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要强化借鉴学习,共同促进提高。五要加强督查考核。市跑改办要会同市软办、市政务公开办、市政府督查室建立完善两项机制:一个是建立督查通报机制。今年省里对“只跑一次”改革督查力度很大,督查的目的就是倒逼责任落实,一级倒逼一级,层层传导压力,检验工作实效。要定期开展督查,督查结果在全市通报。同时,采取组织相关媒体、群众义务监督员等方式,加大明察暗访力度,检验我们的工作成效。另一个是抓紧完善考核办法。市人社局要将“只跑一次”改革工作列入政府年度考绩内容。月末,省里将出台“只跑一次”改革任务打分排序办法,市里也将对照出台相关考核办法,进一步形成改革激励导向和科学评价体系,助推“只跑一次”目标尽快实现。省里排队评比,我们也要排队评比,决不允许在省里考核的事项上拖后腿。特别要把综合窗口建设作为今年绩效考核重点内容,未完成综合窗口建设任务的,无论是牵头单位,还是配合单位, 都要降档。
       第四,服务群众还要再贴心
       人民群众能否真正有获得感,这是检查“只跑一次”改革成败至关重要的一点。改革的各种设计只有做到与人民真贴心,才能让群众真满意。一是惠民成果要体现诚心。紧紧围绕与群众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加大改革突破的力度,迅速让群众体验到改革的实际效果。最能够让群众明显感觉到变化的领域,往往就是平时群众意见较大或者办事密度较大的事项。要坚决立足这样的领域,集中力量进行突破,绝不能蜻蜓点水应付了事,一定要让人民群众看到我们推进改革、造福于民的诚意。二是利民设计要充满爱心。关于大厅的建设改造,要制定一个方案,确保改造不能影响现有的业务办理,尽量寻找新的适合的空余建筑,加以改造后作为新政务大厅,要方便群众办事,细微之处要体现人性化设计。三是便民服务要做到尽心。群众的获得感, 不能仅仅靠几个办事领域的快速突破来满足,每一个部门都要从整体上改变,尽全力为群众提供温暖贴心的服务,无论是服务的态度,还是服务的内容,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改变自己传统的习惯性思维定式,绝不允许出现“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发生。特别是要组织开展局长到办事大厅全流程体验、与群众互动等多种活动,以便于我们换位思考,寻找差距,创新举措,优化流程。
       第五,宣传引导还要再深入
       前段时间宣传工作做得非常好,整个氛围都打造出来了,包括对省里、对市民,包括公务员体系内,“只跑一次”改革的宣传氛围营造的都非常好,咱们也是走在了全省前面,各市州都看着咱们,因此,我们既要跑快,又要跑稳。下一步的宣传,在力度不减的同时,要根据改革不同阶段的特点调整宣传重点:一是要多宣传我们已经做好的,改革成效可以经得住检验的,改革成果能够固定住的东西。二是要通过宣传让群众更深刻理解只跑一次的概念,让群众明白什么叫做只跑一次,尤其是讲清楚哪些情况不算多跑一次,也要让群众明白,并不是所有事项都能够只跑一次,有些事项怎么也做不到“只跑一次”,我们只能尽量提高办事效率,尽量让百姓少跑,不能让群众误解。
       同志们,“只跑一次”改革任务艰巨、时间紧迫,随着改革工作的推进,随时都有新的问题,有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问题, 这件事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一定要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气魄,坚决推动“只跑一次”从承诺变为现实、由理念化为制度,奋力开创吉林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