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9月19日,在全国科普月活动期间,吉林省科普大篷车开进吉林市站,分别走进桦甸市向阳小学、桦甸市城西小学、桦甸市新华小学、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以及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为6所学校9700余名师生带来了崭新的科普资源和难忘的互动体验。
活动现场,18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品首次亮相,涵盖光学、声学、力学等科学原理和各种传统文化知识。同学们敲击青铜编钟的不同部位能听到两种声音,从烟花之炫中学到了不同金属的焰色反应。苏绣展品介绍了飞针走线的不同手法,九针十二原介绍了针灸的相关知识,学生们在展品前驻足思考,积极操作,沉浸在直观可感的科学世界中。10块科普展板向同学们介绍了二十四节气、苗族蜡染手工技艺、黄河大水车、油纸伞、漆器等古代劳动者们的智慧结晶。
机器人展示区是全场亮点,两只机器狗灵活移动,不仅能完成抬手抬脚的动作,甚至还会表演后空翻高难度动作。机器人随音乐跳动,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现场不时传来同学们的阵阵惊呼与赞叹。
小小爱迪生作品展示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亲自动手做出来实验装置,并现场讲解演示,随着转动手柄,木牌两侧的图案由于视觉暂留现象重叠到了一起,两根棍子稍微向外掰开就引起了小球重心的向下移动,演示出来伯努利原理。最受欢迎的是“箭枪打靶”动力学实验,通过皮筋等道具,配合科学的推动装置完成了对物体的推动作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演示,让同学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过足了“科学瘾”。
来源:市科技馆
初审:韩 莹
复审:初诗兵
终审:代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