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区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昌邑区财政局 >> 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昌邑区财政局    

  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2019115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和上级政府的工作部署,现编制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报告由基本工作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行政复议和诉讼情况、收费和减免情况、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及附件等七部分组成,全面客观的反映了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本年报通过昌邑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向社会公开,欢迎社会各界进行监督、提出意见,欢迎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人民群众参阅使用。如对本年报有疑问、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昌邑区财政局办公室 

  地址:吉林市中兴街105 

  邮编:132000 

  电话:62755119 

  一、基本工作情况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我局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落实《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方案》的重要举措,是我局规范政务公开,提高财政工作透明度的重要方式,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后,我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全局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整体联动,密切配合,狠抓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建立信息公开工作机制 

  为贯彻落实《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方案》,确保我局按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完成任务,我局一是成立了由许光新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机关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由办公室具体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二是编写《吉林市昌邑区财政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和《昌邑区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日程。三是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会,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认真学习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文件,提高了对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责任分工,对编制任务进行了布置。通过以上措施明确了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建立、健全了信息发布审核、审批制度、保密机制、协调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初步形成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1、由近及远,收录编制历年政府信息 

  按照《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方案》及《吉林市昌邑区财政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我局按照要求对编制工作分步实施 

  2、建立政府信息公开长效机制 

  我局坚持把信息公开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性任务,建立信息公开工作机制,落实机构、人员,保证信息公开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落到实处。遵循谁制作、谁公开谁保存、谁公开的原则,努力做到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各部门掌握的政府信息,除依法免于公开的外,均应主动公开。信息是否公开及公开方式由各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经相关科室保密审查,经主管领导审批后各部门做出相应处理,可以公开的最迟在信息制作(发布)后20日内予以公开,不可以公开的,要说明理由。局办公室采取每月定期检查、通报的方式,加强对各部门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开信息情况的监督。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到目前为止我局主动公开94条政府信息,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52条,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42条。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中,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16条。 

  三、回应解读情况 

  2018年,我局未收到回应解读要求公开的其它方面政府信息。 

  四、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8年,我局收到网络申请公开文件4件,已按时办结4件。 

  五、行政复议诉讼和举报情况 

  2018年,未发生针对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申诉和举报情况。 

  六、机构建设、保障经费和培训会议情况 

  2018年,我局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专职人员1未开展政务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 

  七、存在问题及工作打算 

  2018年,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按照全统一要求进行及时、高效的公开,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存在信息公开数量偏少、机构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下一步,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信息化制度建设。进一步细化局机关和下属二级机构信息公开事项,加强制度保障。实行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查制度,严格审查公开内容,杜绝实施过程中的随意行为,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整体效果。 

  二是加强信息公开经费和人员的保障增强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力量,保障各渠道、平台信息更新发布的时效性。 

  三是完善公众平台建设。优化公众页面和整体效果,科学合理设置公开事项,努力提高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丰富性、时效性,积极发挥政务微信在资源整合、服务公众方面的作用,扩大宣传力和影响力 

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