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吉林市昌邑区关于吉林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示范区、管理区),区直各相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吉林市昌邑区关于吉林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
2017年4月14日
吉林市昌邑区关于吉林省知识产权强县
工程试点区工作的方案
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省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我区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建设省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6〕27号)和《吉林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市县管理办法》(吉科发产业〔2017〕4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以推进建设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区为契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知识产权投入,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环境,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文化氛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昌邑区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区紧紧围绕建设吉林省知识产权试点区需要,强化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着力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创新的动力和活力,有效发挥知识产权的支撑引领作用,在试点期结束后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力争达到优秀等次。
——知识产权管理:大力培育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出台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建立政府指导、企业主体、中介依托的区企联动工作机制。
——知识产权创造:全区专利结构明显优化,知识产权数量有所增长,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达标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育,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知识产权运用:建立专业、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推进知识产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等区内优势产业融合。
——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宣传,建立适合产业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
三、重点工作
(一)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优化创新环境
1.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强化区委、区政府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建立健全全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议事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决定试点区建设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部署、检查、协调试点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科技局,负责试点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切实推动工作方案实施,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
2.强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队伍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县、乡两级知识产权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干部培训,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干部综合素质。
3.出台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制定出台《昌邑区知识产权奖补办法》,加强资金投入和激励机制建设。加强专利资助、公共服务平台、专利运营、专利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风险投资、民间资金等各类资金对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投入。对水平高、效益突出的专利技术项目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鼓励和调动我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踊跃开展发明创造并及时申请专利,努力提高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引导知识产权聚焦产业发展,推进知识产权与产业的融合。
(二)鼓励知识产权创造活动,提升服务能力
1.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围绕我区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与运用,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培育东福米业、永鹏农产品、泷鑫电气、中钢铁合金等科技龙头企业争创省、市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对小微型科技企业以及个人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和知识产权工作力度,注重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组合布局,强化专利、商标、版权、技术标准等知识产权综合运用,构建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建设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依托兰天智慧城市科技产业园建立昌邑区专利展示交易中心及知识产权培训教育基地,构建专利池,聚集有效专利,逐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培训常态机制。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成立,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专利运营机制,探索实践专利运营商业化模式,发挥专利资产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3.构筑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建设工程,引进培养高素质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人才,组建昌邑区知识产权顾问队伍,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园区、进高校院所“三进”专项服务活动,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便捷、专业的专利事务和政策咨询服务,提升创客创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三)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效果,推动产业发展
1.
建立知识产权集聚的产业发展体系。通过合理规划、政策扶持,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集群。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发挥专利信息对产业研发方向、路线选择的导向作用,明晰产业竞争格局,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引导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发展。支持昌邑区现代农业发展,加强水稻、玉米新品种、农业技术专利和农产品商标创造运用,加强种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作创新,强化农业新品种培育,提高农产品知识产权附加值。以左家特产资源研究所、东福现代农业技术中心为科研技术依托,加强昌邑区特产资源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管理与运用,推动特色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品牌优势、竞争优势。
2.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体系。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承接企业研发项目,针对当前制约我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展集成创新、协同攻关,形成一批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企业购买高校院所专利技术,促进知识产权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3.引进知识产权专业化服务机构。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到我区设立分支机构,提供知识产权转化交易、专利许可交易、无形资产评估、质押融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重大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风险评估等专业化服务。
(四)弘扬知识产权文化,加大保护力度
1.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开展昌邑区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发明创造获得并申请发明专利的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网站等宣传平台,通过专题讲座、论坛、微信、知识产权竞赛、知识产权进校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活动,营造浓厚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着力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2.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和优化知识产权行政和管理部门执法和维权援助能力,改善执法手段和条件,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效率,建立由区科技、商务、经济、工商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协作小组,为保护知识产权营造良好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昌邑区建设省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知识产权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区建设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结合我区知识产权工作实际情况,把握经济发展新动态,出台我区知识产权工作“十三五”规划,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支撑。
(二)完善投入体系。加大知识产权资金投入,重点用于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申请资助、实施转化和产业化、行政执法、信息服务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等方面。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逐步形成多元化知识产权资金投入体系。政府各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资金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倾斜。
(三)实行目标管理。建立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区创建工作目标体系,将知识产权经费投入、知识产权的增量和质量、专利实施的数量和效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人才培养以及其他相关创建工作形成量化指标,对区直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实行目标考核,确保创建目标的实现。各区直相关部门、乡镇、街道要认真做好创建工作动态报告和年度总结,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通报、研究和推进创建工作。
附件:昌邑区吉林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14日印发
附件
昌邑区吉林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
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刘革锋 区长
副组长:刘 靖 副区长
成 员:李本裕 科学技术局局长
孙剑锋 发展与改革局局长
邢吉浦 经济局局长
张立新 商务局局长
单宝权 教育局局长
张 辉 司法局局长
刘海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李永祥 环境保护局局长
马伟东 农业水利局局长
林润年 林业畜牧局局长
黄国兴 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贺 飞 昌邑工商分局局长
唐伟臣 财政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