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红旗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相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全省松毛虫特大灾情应急处置预案启动暨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视频会议精神及《关于做好重特大林业有害生物灾(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吉市政办电〔2019〕3号电)文件要求,为有效保护我区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现就做好松毛虫特大灾情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我区松毛虫特大灾情发生情况
1、松毛虫生物学特性
落叶松毛虫在吉林1年1代,以3-4龄幼虫在浅土层或落叶层下越冬,翌年5月上旬上树危害,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7月上旬在针叶间结茧化蛹,7月中下旬羽化产卵,7月下旬-8月上旬幼虫孵化,直到10月下树越冬。
2、我区松毛虫灾情发生及分布情况
2018年我区突发松毛虫灾情,在越冬虫口调查时统计,预测2019年造成危害的面积将达到9.3075万亩,占松林面积的59%,重度发生4.644万亩 ,成灾率29.46%。其中:集体林发生面积4.035万亩(江南乡1.839万亩、小白山乡0.765万亩、前二道乡1.0185万亩、旺起镇0.1785万亩、红旗街道0.234万亩),国有林发生面积5.2725万亩。部分区域出现针叶被吃光、树势衰弱和死亡现象,受害面积之大,为害之重为历史罕见。面对严峻的灾情形势,如不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将给我区森林资源和生态安生。
二、我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防控工作
1、精心组织,压实责任。
我区应快速、全面响应省级松毛虫特大灾情应急处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主管区长为组长的应急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动员部署,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压实相关部门、发生单位在灾情防控工作中的责任,明确具体任务,确保全区完成松毛虫防治任务,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
丰满区落叶松毛虫重大灾情应急防控工作领导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李 冰 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柳晓华 区林业和畜牧业管理局局长
组 员:张 伟 区林业和畜牧业管理局副局长
于传礼 区国有林总场场长
张 爽 小白山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王思博 前二道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肖 贺 旺起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刘东旭 江南乡人民政府武装部长
王 迪 红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落叶松毛虫重大灾情应急防控工作牵头部门为区林业和畜牧业管理局,办公室设在丰满区林业工作总站(丰满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办公室主任由区林业和畜牧业管理局副局长张伟兼任,成员由隋继红、崔德江、周红梅、张峰、刘洪岩、郭立俊、王宇翔、王强、周建伟、王立航组成。
2、科学施策,注重实效。
在全面实施虫情跟踪监测的基础上,实施“飞机防治与地面防治相结合”的立体防治对策,采取“无公害药剂救急,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天敌防治等多种措施并举”的方法,科学防控,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松毛虫特大灾情应急处置工作。国有林地与集体林地之间、各村屯之间的相邻交界地区应建立联防联治机制,确保相邻区域森林资源安全。4月份全面开展越冬后虫口密度调查,实施阻隔法灭杀及在可作业林分别进行地面喷药;5-6月份对越冬代成虫实施飞机和地面相结合的施药作业防治;7月份施放赤眼蜂生物天敌防治松毛虫卵;8-9月份对新孵化幼虫实施白僵菌生物防治和施放植物源杀虫烟剂灭杀;10-11月份进行越冬代虫情调查。扎实开展春秋两季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做好取样、分离和鉴定,及时掌握疫情是否入侵,一旦发现疫情,迅速封锁扑灭。
防治工作中,对发生落叶松毛虫灾情不进行防治或防治不力,造成灾情蔓延扩大的林地经营单位或个人,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
3、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工作。
各乡(镇)、红旗街道及各相关单位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增强林业承包经营主体的防控责任意识,普及科学防治措施,引导林农科学防治。此次发生落叶松毛虫灾情的林地多为人工纯林,林木密度偏大、立地条件差、植物群落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下降,给落叶松毛虫提供适宜的繁衍空间。各地应引导林农科学经营林地,改变以前粗放管理模式,加强人工林抚育管理,积极营造乔灌草多层群落结构,提高林木抗虫能力,从根本上预防落叶松毛虫灾害发生,保护我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附件:松毛虫特大灾情应急防控实施方案
吉林市丰满区人民政府
2019年3月22日
附件:
松毛虫特大灾情应急防控实施方案
为有效防止松毛虫灾情暴发成灾,充分做好全区松毛虫灾情应急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好我区松林资源生态安全,根据灾情发生现状和防控工作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松林资源概况
我区松树树种主要包括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等,均是松毛虫的寄主树种和危害对象。全区松林面积高达15.7620万亩,以落叶松和红松为主,主要分布在我区旺起镇、江南乡、前二道乡境内。
(二)松毛虫分布及发生情况
2018年10月份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区15.7620万亩应施调查监测的松毛虫寄主松林面积中,松毛虫分布面积为9.3075万亩,占应施调查寄主林分总面积的59%,其中低虫口面积0.516万亩,发生面积8.7915万亩。发生面积中,轻度发生1.5万亩、中度发生2.6475万亩、重度发生面积为4.644万亩。
发生区域和范围包括全区五个乡、镇、街,灾情发生的重点区域主要为旺起镇、江南乡、前二道乡。
(三)灾情预警级别
此次松毛虫的暴发,不论发生范围还是发生面积,都是我区有记载以来最为严重的,按照《吉林省重大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应急处置预案》规定,已构成特大级灾情(Ⅰ级 红色标志)预警级别。
二、防控目标与任务
(一)防控目标
2019年度,要全面掌握应施监测寄主松林的虫情发生发展动态,调查监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对年度灾情发生林分全面实施无公害防治,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
(二)防控任务
1.4月份,对2.8万亩可作业林分进行地面喷药防治。
2.5~6月份,对1.8万亩现有灾情发生的松林采取“飞机防治为主,地面防治为辅”,全面实施无公害药剂防治(直升机防治0.18万亩,无人机防治1.62万亩)。
3.4~7月份,对9.3075万亩分布林分实施跟踪监测,计划7~8月份分别实施7.22万亩赤眼蜂卵期和4.644万亩白僵菌、植物源杀虫烟剂幼虫期生物防治。
4.10~11月份,对全区15.7620万亩寄主松林进行全面专项调查,准确掌握灾情分布、发生情况,为是否继续采取防控措施提供详实依据。
三、防治技术
(一)虫情跟踪监测调查
1.春季幼虫期监测:4月份越冬幼虫上树前,以小班为单位设定10株样株,在胸高处粘围宽度为15cm的塑料胶带闭合环,查看并记录每株寄主树木阻隔害虫的数量,确定该小班的发生程度。
2.蛹期监测:6月份松毛虫幼虫化蛹后,以小班为单位,利用线路踏查的方法选择100株样株,详细观察记录每样株松毛虫蛹的数量,确定该小班松毛虫下一代的发生程度。
3.越冬期地面样方调查:10月至11月中旬,以小班为单位,选择20株样株,在样株树冠投影下的地面上设定样方,调查记录样方中枯落层下的松毛虫越冬幼虫数量,确定该小班的发生程度。
(二)综合防治技术
1.无公害化学防治
药剂要求:选择对非靶标物生物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可降解的环境友好型农药产品。按照省专家组评估结果,指定使用植物源(如苦参碱、苦参烟碱)、微生物源(如甲维盐、苏云金杆菌)以及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杀铃脲)等杀虫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化学药剂品种。
施药器械:包括直升飞机、 无人机、 背负式机动喷雾机等。
2.生物防治
7月上中旬松毛虫的卵期,林间施放松毛虫赤眼蜂200粒寄生卵/亩;8月上旬至9月上旬低龄幼虫期,喷施白僵菌生物制剂、施放植物源烟剂。
四、防治任务分解
根据2018年越冬虫口密度调查及今春实地踏查,各单位今年的防治面积分别是,国有林总场防治面积4.7565万亩,江南乡防治面积1.839万亩,小白山乡防治面积0.765万亩,前二道乡防治面积1.0185万亩,旺起镇防治0.1785万亩,红旗街道防治0.234万亩。防治方法分别采取,4-5月份飞机施药防治和地面施药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7月份产卵盛期人工释放赤眼蜂,8月份幼虫期施放烟剂进行防治。
五、管理与督导
(一)责任落实
及时组织开展灾情防控工作,层层签订灾情防控责任书,将防控责任落实到人头,防控任务落实到地块,做到领导责任到位、目标任务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检查奖惩到位,确保灾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二)技术指导
灾情防控工作必须组织专业队,以专业队伍为主导,以专带群,专群结合,全面实行《防治作业设计书》和《作业质量验收书》制度,严格防治作业质量,突出防治效果。森防站要定期深入防治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三)档案管理
建立和完善档案资料,并妥善保管备查。主要包括:各级印发的相关文件及相关会议材料等;松毛虫灾情发生情况调查表、汇总表及灾情分布示意图;本地松毛虫防治实施方案、防治作业设计、防治资金投入以及工作实际开展等各项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防控效果验收、检查督导、工作总结等相关资料。
(四)督导检查
区检查督导组,全年计划进行3次检查督导。一是4月份对防治工作准备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二是5月份至8月份防治工作开展期间,不定期进行检查督导和防治效果验收;三是11月份组织开展全年灾情防控成效总体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