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蜿蜒而过,带给“北国江城”吉林市一片秀美。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座美丽的城市拧紧发条,全民上阵,全市上下坚决严把“输入关”“摸排关”“隔离关”“监督关”。2月22日,随着最后一名新冠肺炎病例出院,吉林市的确诊病例数量归零,目前已经多日没有新增病例。与此同时,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稳步推进复工复产,企业复工比例接近90%。中石油吉化集团、吉林化纤等一批重点企业开动引擎,在严格防控的基础上拉动发展。这些阶段性成果的取得,正是吉林市严格落实各项部署,积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疫情发生以来,一场关乎群众生命健康的战役在吉林市打响,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冲锋在前,全力以赴,积极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疫情就是命令。1月20日国家和省视频部署会后,吉林市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对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第一时间按省里要求全面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吉林市委、市政府负责人从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没有休息过一天。从社区到农村,从车站到卡点,从发热门诊到生产车间,从商贸超市到蔬菜大棚,调研督导和明察暗访的脚步踏雪留痕,压实了疫情防控的道道防线。接到任务后,吉林市急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几个小时后,以综合协调、急救转运、后勤保障为主要工作任务的6个工作小组迅速启动并立即开展工作。一场场战斗中,一批党员模范带头,有力的阻击了疫情。在吉林市丰满区泰山街道华西社区,“80后”社区党委书记王雪冲锋在前。3人从武汉回来探亲、2名在武汉就读的大学生回乡——春节前,信息反馈到华西社区,挨家探访、入户测温的任务落在社区党委身上。谁去?“我是书记,我领队”“我是党员,我随队”……只用了几分钟,“突击队”就建立起来。15名社区工作人员,无一人后退。城市中,每一个楼栋,每一户人家,都有“小巷总理”在守护。一个社区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党员干部们冲锋在前,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在战“疫”的另一个主战场——乡村,党员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舒兰市,吉舒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崔国良连续奋战在乡村防疫一线。第一时间对群众进行宣传发动,确保群众防控要点知晓率100%;第一时间组织排查,确保返乡人员全部登记在册,做到全面、彻底、不落一人;第一时间组织对重点疫区返乡人员进行24小时监控,随时掌控其行踪和健康状况……崔国良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吃住在办公室,带领大家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为做好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础。一系列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记者发稿时,吉林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例,治愈出院5例。无疑似病例。疫情发生后,吉林市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做好防疫物资保障工作同时,服务企业做好疫情防控有关工作,针对中小企业困难,采取措施减轻企业压力,全力稳定工业企业运行。吉林市是我国化学工业的摇篮,有着“化工城”之称,曾出产了新中国第一桶染料、第一袋化肥、第一炉电石。疫情当前,当地统筹资源,一批企业响应号召,腾出生产线,全力增产消杀用品原料,打响了一场“防疫后勤保卫战”。位于吉林市的吉林省博大生化有限公司,企业食用酒精年产能55万吨,生产的白酒很畅销。企业具备消毒酒精的生产能力,但其经营范围却不包括液体消毒剂,也没有相关许可证。在吉林市工信局等部门的帮助下,博大生化火速办结了2020年吉林省首张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企业具备日产75%医用酒精300吨能力,吉林市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开通绿色通道,吉林银行吉林分行仅用半天时间就为友华卫生材料厂发放“吉商盈”贷款100万元。建设银行吉林市分行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对博大生化公司贷款程序审核,2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已经拨付到位。化工城正在和疫情赛跑。吉林市成立疫情联防联控物资保障组,基于产业优势,围绕消杀、防护等21类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解决困难、提供服务。洗消剂、酒精、消毒液……吉林市正在最大限度释放产能,为“战疫”提供充足“弹药”。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举措的基础上,复工复产工作也在稳步有序推进。吉林市积极做好企业生产运行要素保障、原材料供应等工作,引导连续化生产企业做好正常生产经营和疫情防控两方面工作,协助企业解决防控物资保障、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问题。同时着力加大服务力度,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煤、电、油、气、运等方面问题,尽量满足供水、供电、供热、铁路等公共服务机构防护和消杀用品需求。在吉林市工信等部门的帮助下,各企业建立返岗职工“花名册”,实行职工健康状况全程管理,并在复工前及时对办公区、食堂、通勤车等公共区域进行通风、消杀、卫生环境整治。目前,全市425户规上企业中,复工率接近90%。剩余停产企业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生产的粮食加工、建材企业,预计在3、4月份也将陆续启动生产。发展是硬道理。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吉林市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统筹部署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面启动“三抓”“三早”行动,抢先抓早,争分夺秒。2月10日,吉林市连夜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安排部署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审议通过《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加大金融支持、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四个方面,出台了21条务实举措,切实减轻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和稳定发展。全市党员领导干部有力开展服务,在确保疫情防控落实到位、生产安排不留死角的前提下,积极服务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网络对接、视频会谈、云端签约,为推动疫情防控期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吉林市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沟通洽谈方法,改“面对面”为“屏对屏”,推进项目建设。2月10日,吉林市政府与中化工程集团环保有限公司以网上视频洽谈会的方式,签订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吉林市生态环保产业园项目。2月21日,吉林舒兰钼业产业园区与陕西金钼集团招商引资项目视频洽谈暨签约仪式隔空举行。项目计划投资9.8亿元,预计解决就业1000人。在抓项目上,吉林市加大力度,对今年计划实施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主体进行了逐一对接,已落实5000万元以上项目285项,总投资1290亿元,2020年度计划投资246亿元。其中春季计划开复工项目153项,总投资857亿元,2020年度计划投资173亿元。为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吉林市在评估评审上,采取了网上评审,积极协调咨询评估机构利用“钉钉”和“腾讯会议”视频系统,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完成了吉林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库改扩建等8个项目的可研评审,提高了效率。一些大项目陆续复工复产。吉林市环境保护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吉林市雾凇中路垃圾场无害化处置工程总投资3.2亿元,2018年开工,目前已复工生产;由吉林市吉汽龙山汽车底盘有限公司承建的龙山专用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目前已复工。吉林市全面实施党员领导干部包保服务重点复工企业制度,在确保疫情防控落实到位的前提下,积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