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局通过广泛倾听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意见,将“九河一湖”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的嘎牙子河、天太河(龙潭川)和北大沟等3个没有按期开工的项目,作为一项全局性、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加以解决。
科学论证治理方案。天太河与北大沟之所以开工较晚,主要原因是水体黑臭成因复杂,治理方案多次论证未获通过,去年年末聘请了美国专家进行了全新的概念性设计。北大沟以河道底泥无害化处置为主,通过有限开挖、物理隔离、蓄水冲刷等措施,清除了底泥二次污染的风险,明确了整治范围,降低了工程量;天太河由于黑臭成因较为清晰,治理难度不大,以清淤、清理垃圾和修复护岸为主。在多次论证修改后,此方案最终获得了通过,为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和招标创造了条件。
加快推进项目进程。嘎牙子河开工较晚的主要原因是该河位于帽儿山文物保护区内,需进行文物保护评价和审批。在今年4月份取得国家文物局的最终批复后,为保证治理工程尽快开工,积极与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平行开展前期要件手续办理,按照预定的时间节点取得项目可研报告批复,进入项目招标程序,按计划实现了9月份开工的目标。
精心组织项目施工。为加快黑臭水体建设管理,抽调15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项目管理组,抓好质量、安全管理和现场监督,精心组织项目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协调解决工程难点问题,为施工单位创造有利条件,保证项目如期竣工。
治理效果达标晋级。按照住建部《黑臭水体整治指南》要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结束后,水体不但要达到感官上的不黑不臭,还确定了四项水体特征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其中水体透明度大于25cm,溶解氧大于2.0mg/L,氧化还原电位大于50mV,氨氮小于8mg/L。这就要求黑臭水体的治理要分析黑臭成因,分别施策,有针对性地确定整治方案,竣工后还要通过检测手段和群众满意度调查验证整治结果,所以整治的各项工作必须落到实处,不能应付过关。
目前,嘎牙子河、天太河(龙潭川)和北大沟3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其中天太河预计2018年底竣工,嘎牙子河、北大沟预计2019年9月底竣工。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针对群众对医保、就业等窗口中午休息不办公,群众办事等待时间长,反响较大情况,把加强窗口作风建设,方便群众办事作为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的着力点,全力做好窗口服务工作。
加强窗口单位教育管理。严格落实市里有关窗口工作规定,不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强化窗口人员管理,把窗口工作人员现实表现作为个人年终绩效考核重要依据,严格考勤纪律,坚决杜绝迟到、早退、擅自离岗、去向不明等现象发生。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不准代假和事后补假,工作时间内必须坚守岗位,不准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完善窗口单位制度机制。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按照“勤政、廉洁、高效、便民”的要求,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修订完善了《人社局窗口工作人员考核考评办法》,编印了窗口办事服务指南,部分业务实现了网上办理,进一步拓宽了服务渠道,简化了办事流程。全面调整窗口单位的作息时间,与市政务服务中心保持一致,确保群众即来即办,不等待、不空跑,把只跑一次落到实处。
加强窗口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学习,定期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开拓窗口工作人员视野,提高窗口单位建设水平;严明工作纪律。组织窗口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违反工作纪律、群众投诉的工作人员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进行组织处理。
通过强化窗口建设,调整作息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办事群众,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大整顿期间没有接到投诉电话和举报信件。
市总工会针对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申领互助金流程长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提交材料,缩短理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了理赔岗位责任制。从接待、咨询、分类做件、审核、归档等每个环节都安排专人负责,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与职责,规定当日报送的材料必须当日完成核算工作。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对服务中心原有的业务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建立了网上查询系统,提高了办事效率,实现政务公开透明。
减少理赔业务工作环节。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取消基层代办员办理理赔业务时第二次来服务中心盖章付款的环节,提供承保理赔业务一次性办结服务。
开展申领互助金直赔业务。下发了《关于做好职工互助保障互助金直赔工作的通知》,取消银行转账支付报销形式,全部实现网银支付,做到互助金、慰问金、救助金等直接划款至会员账户。
目前,市职工互助互济服务中心申领互助金实现了承保理赔业务一次性办结,将申领互助金流程由1个月缩短至15个工作日内。在咨询、承保、理赔等环节实现在网上操作,互助金直接划到会员账户,会员职工可以足不出户就领取到互助金。
市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松花湖71家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未投入运营和污水管线从中环滨江世纪小区地下经过,出现渗漏现象情况,作为一项事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指定专人、专抓专管,马上行动,限时完成。
通过调查发现松花湖湖上区域已有31家度假村停止营业,指派下属环投公司对湖区剩余40家有营业迹象餐饮企业进行了维修、改造。唐家崴子、腰岭子改造完成29家,坝东坝西、湖心岛改造完成11家,共计40家。在市环保局指导下,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40座污水处理站进行第三方检测,并出具相关检测报告书。截至目前,40家度假村的设备已全部完成设备维修、更换工作,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所有设备已正常运转,实现了度假村污水的就地处理。
针对污水管线从中环滨江世纪小区地下经过,出现渗漏现象情况,积极协调市政公用局、市建委、市国资委、丰满区住建局、管廊建设单位及中环滨江世纪小区开发单位现场实际踏查,排查污水排放不畅的原因。本着为市政公用设施负责,服务周边百姓的原则,由管廊公司与市政公用局、市建委沟通协调,责成管廊项目施工单位长春市政集团公司集中精干力量,精细组织实施,采用液压顶管的施工方式,将108米污水管线取直。目前,污水管线取直工作已全部施工完毕,现污水已正常排放。
市民政局针对在清明节、中元节等传统祭祀时段,城区主要街路、广场、公共绿地、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存在烧纸、抛撒殡葬祭祀用品的现象,广泛宣传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大力倡导“绿色殡葬,文明祭祀”新风尚,全力推进殡葬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以平安祭扫为目标,层层落实安全保障责任。每逢重要祭祀节日前夕,提请市政府召开全市安全祭扫工作协调会,印发《安全祭扫工作方案》和《祭祀活动期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排部署全市安全祭扫工作。要求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专项整治,对无证生产、销售封建迷信祭扫用品的作坊、摊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齐抓共管、真抓真管。做到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形成各司其职、全市联动安全保障工作格局。
坚持以移风易俗为导向,大力推广生态文明祭扫。推广“天堂寄语”、“追思墙”、“时空信箱”、网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引导群众绿色祭扫、文明祭扫,低碳祭扫。在《江城日报》《江城晚报》连续发布《文明祭祀小贴士》,推广十余种文明祭祀的相关内容。在电视台、报纸、市民政局官方网站、市民政局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发布《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使文明低碳祭扫理念逐步成为社会自觉行为。倡导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多一些生前关爱,少一些逝后攀比,使在世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提升殡葬服务机构整体水平。进一步增强为民意识和窗口意识,坚持规范服务、优质服务、文明服务、诚信服务的原则,努力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在重要祭扫节日期间,市公墓管理处与市殡葬服务中心开展便民系列服务,通过为前来祭扫的市民提供洗手池、洗手液、毛巾、一次性口罩等物品;为出行不方便的市民提供轮椅,由工作人员迎送;在园区内启动实行人车分流管理模式,保障市民安全等方式,全心全意为祭扫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服务。
坚持以宣传引导为抓手,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在电视台、报纸、主要街路LED屏幕和出租车顶灯等多种媒体发布以“文明祭祀 平安吉林”为主题的宣传片及宣传语;在重视传统媒体的同时,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介优势,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模式,进一步强化覆盖面和快捷性,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健康文明的祭祀文化,倡导科学文明祭扫方式。
通过以上工作措施和广大市民的支持与理解,今年清明节、中元节期间,城区主要道路、广场、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焚烧冥币等不文明祭祀现象明显减少。
北大壶体育旅游经济开发区将北大壶家园房屋产权证办理进展缓慢情况,作为一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明确责任领导、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落实工作任务,全力做好家园房产证办理工作。多次协调永吉县房管处、不动产中心、北大湖镇土地所、房管所等相关部门,取得明显进展。对于有原房产证或者审批件的,均可以走统一灭籍程序后重新办理新建手续。针对一户多宅情况,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只能办理一户,其他房屋可以办理到符合分户条件的子女名下。对“公安部门要求先有房产证以后才可分户,不动产部门要求只有在先分户的条件下才能办理房产证”二者互为前置的矛盾,积极协调永吉县公安部门先履行分户手续,再行办理。针对死亡继承问题,因原有房屋已拆迁,没有房屋实物无法公证,积极协调永吉县公证处,依据事实,利用原房产证进行继承公证,推动房产证办理。针对非本地户口房屋问题,因宅基地属于村集体所有,按国家法规规定,房屋不允许办理非本地户口产权。只有产权人将户口迁入本地才能办理,积极做好解释说明和服务工作。目前,永吉县房管、土地等相关部门已受理20户房产证办理申请,正在履行灭籍、新建审批手续程序。
市体育局将“体育惠民”工程建设方面,特别是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上,对城市社区投入较大,对乡镇、村屯投入较少,城乡健身路径覆盖率不平衡的问题,作为一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加大本级经费投入力度。列出专项资金用于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同时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向乡镇、村屯倾斜,加大农村地区覆盖率。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向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争取力度,每年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体育民生工程建设,缓解全民健身工程资金紧张的局面,确保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提升体育彩票销量。加快发展全市体育彩票产业,增加体育彩票公益金积累,市体育彩票发行管理中心通过开展大乐透自主营销活动、大乐透网点微信营销活动、超级大乐透6亿元大派奖活动等促销手段,积极提升销量,为体育设施建设提供有效的经费保障。
截至9月底,全市体育彩票销售达5.5亿元,同比增长77.23%。同时,在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投入75万元的基础上加大本级投入141万元。目前,已经完成了健身路径器材的采购工作,11月底将完成乡镇、村屯30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任务,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地区乡镇、行政村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覆盖。
市国土资源局针对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等待受理排队时间长,办事环境嘈杂,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提高,全力做好全市不动产登记工作。
立足作风整治,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以此次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为契机,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召开活动动员大会,号召全员改善服务态度,持续转变作风,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最终实现“只跑一次”工作目标。市局领导在全局中层干部会议上倡导大家做合格党员,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同时,深入一线进行检查指导,解决实际困难。
改善办事环境,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中心采用“微信叫号”系统,实行并优化微信无声叫号业务。该系统在原有叫号系统的基础上,改传统的“有声叫号”为安静、贴心的“无声叫号”,用微信实时提醒的形式,及时通知办事群众前往办事窗口。办事群众只要通过手机关注“吉林市不动产微信公众号”,不用到现场排队。在手机微信端在线取号后,能随时查询排队等候情况,并提醒办事群众前面有多少人等候,需要等候多长时间,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
主动升级改造,进一步实现网上叫号、预审、受理等业务办理。中心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程序升级,开发并开通“不动产登记网上申请系统”。网上申请作为不动产登记的“无形”窗口,以互联网为依托,不受空间、人力、物力限制,权利人可随时随地登录并提交材料,实现不限时、不限地、不限量的全天候网上“收件”,申报渠道更加便捷,办理程序更加简单,可以说是“只跑一次”改革的“升级版”和“加强版”。加上中心与邮政速递公司合作的证书免费邮寄业务,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只跑一次”。
通过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有很大改观。中心干部职工特别是窗口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善,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都有很大提升。排队叫号等候时间下降。通过微信叫号、网上预约、等措施,实现不限时间、不限场所、随时叫号。同时,中心实行办公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开始现场叫号,有效错开叫号等候的高峰期,收到显著效果。办事大厅噪声嘈杂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办事群众通过手机、互联网等在家可实现叫号、预约、预审、受理等,可在约定时间段来登记大厅即时办理登记业务,有效避免了人员较多导致的人声嘈杂问题,加之微信无声叫号系统的应用,大厅噪声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