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8月2日在西关宾馆召开。“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建设数字吉林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社会进步的大潮流,是推动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市发改委主任李建华说:“我们将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好数字吉林建设规划,力争在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实现率先突破。要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农业、工业及服务业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新技术、新应用加快对传统产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大力发展引领性、成长性企业;要充分发挥投资项目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作用,对项目从谋划、招商、推进、审批到开工建设实行全链条调度管理,实现投资项目的可视化、可监管、可评价。”
市工信局局长仲秋野对下一步工作设想条分缕析。他说,在数字吉林建设中,市工信局将突出产业数字化,抓好数字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制定出台《吉林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实施方案》,推进开元科技能源清洁利用、东杰科技矿山创新协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试点示范,培育智能制造试点企业,推动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等项目建设。加快制造业服务化工作,借助我市被列为全省制造业服务化试点城市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进“制造+服务”、“产品+服务”等新模式。全面推行工业绿色制造,支持企业推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
市农委主任耿云久畅想我市农业现代化的未来,信心满满。他说,市农委将重点开展“三网”联动工程:“信息网+农业”工程,年底前信息进村入户实现全覆盖;“物联网+农业”工程,通过试点示范,扩大全市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物联网范围;“电商网+农业”工程,推广一村一品一电商模式,让信息进村、农产品出村。同时,继续壮大可视农业规模,建立可视农业基地卫星图展示系统,年末基地力争达到50家以上。在乡村振兴上,他们将以评选休闲农业十大景区、十佳最美民宿,发展“南果北种”等方式,提升休闲农业的景观层次;通过整合我市大米的区域品牌,设计大米品牌全新形象标志、走出去推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方式,带动区域农产品提质增效。
“必须加快推进智慧旅游。推进景区无线WiFi全覆盖,完善智慧旅游应用平台建设,创建智能旅游网络,开展在线服务、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旅游服务;发挥旅游大数据平台服务功能,为游客提供智慧服务和为政策决策提供科学数据。”市旅发委主任费光宇认为,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在旅游方面主要明确了两项任务:一是提出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的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二是推进精准营销、精致服务、精品景点等“三精”工程,提升旅游业发展品质。市旅发委将认真做好我市的旅游规划,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加快推进冰雪旅游,大力发展避暑旅游,抓好行业管理。“力争到年底实现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费光宇信心十足地说。
市政务服务网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晓明以“振奋人心”这四个字来形容聆听全会报告后的心情。他说:“下一步,我们将以‘只跑一次’改革为契机,通过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数字吉林建设的良好氛围。推进政务数据整合与开放共享,消除政务部门的信息孤岛,全面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加快社会治理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环境保护数字化进程。以数字惠民为主要目标,建设惠民领域服务平台,加快交通、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等领域数字化应用,让人民群众在数字吉林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郭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