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初装费、建筑垃圾有偿服务收费,环境监测服务费、产品质量监督监测费……去年,这些费用在我市全部取消或者停征;一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了标准;下调部分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价格。通过清理收费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为我市企业减负近亿元。
自从2015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各部门分工协作,打好清单管理、价费规范、监管服务的“组合拳”,保障了各项清费减负政策落到实处,切实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
收费目录实行清单管理,保证收费项目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我市建立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实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和实行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将所有收费以目录清单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对外公开,主动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并根据国家和吉林省有关政策适时动态调整,保证了收费项目全部包括在收费清单之内。
及时实施价费规范管理。我市紧盯国家和省收费政策信息,第一时间将新的减负政策传递到执收部门和单位,
通过采取发文件、督导、巡查等方式,扎扎实实落实好惠企收费政策,认真开展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清理规范工作。2017年,我市先后取消、停征经营服务性收费1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6项,降低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8项,进一步下调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落实服务业、养老服务机构价格优惠政策,放开了食盐出厂、批发零售价格以及新建住宅小区供电配套设施费。
加强执收行为监督管理。我市还建立了监管协调机制,由市软环境办、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多部门联合实施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收费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减负政策实施不走样。今年,我市加大以商业银行为主的涉企收费监督检查力度,对全市52家执收单位、商业银行、中介机构等开展检查,对查处的加重企业负担的乱收费行为,责令涉及单位立即整改,有效遏制了乱收费现象。我市还编制了《吉林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和《吉林市行业协会商会收取会费清单》,组织开展专项检查,严肃查处“红顶中介”违法收费行为,确保各项清费减负政策落实到位。
我市将紧紧围绕十九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收费清理规范工作,继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充分发挥12358价格举报平台的作用,拓展企业维权渠道,快速处理价费举报案件,及时化解涉企价费矛盾纠纷,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价费征管环境,更好地为企业和全社会服务。(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璩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