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昌邑区聚焦“村出列、户脱贫”目标,深入开展脱贫攻坚行动。产业“造血”等诸多举措讲实效、重长效,不仅要脱贫,还要长远致富,彻底拔掉穷根儿。
发展产业是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的一剂良方。昌邑区两个省级贫困村前卫村和马虎头村,在2016年建成6栋日光温室、百头黄牛养殖、50千瓦光伏发电、1500平方米蔬菜大棚等扶贫项目。2017年,两个村又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分别新建1栋蔬菜大棚。目前,这些项目全部实行公司化运行,生产规模和带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7年,前卫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9.5万元,马虎头村达到7.8万元。
昌邑区不断丰富扶贫产业项目,扩大产业项目覆盖率,让产业“造血”功能充分发挥。两个贫困村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扶贫产业全覆盖。其他非贫困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市区包保部门两年的帮扶下,通过创办水泥制品企业、入股农业企业、参与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庭院经济等扶贫措施加快脱贫步伐。
2017年,昌邑区整合各类扶贫资金1497万元,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其中,区直包保部门用于扶持发展产业、贫困户危房改造及“送温暖”资金185万元。省、市扶贫专项资金47万元和区级扶贫专项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和发展以及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方面。前卫村、马虎头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村集体收入达到了“八有”标准。
在脱贫攻坚中,昌邑区多部门联合“作战”。卫计、教育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科学编制了产业专项工作计划。就业部门开展“春风行动”,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一对一”帮扶;民政部门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支持计划”,将符合低保标准的1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2017年新识别的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2017年,昌邑区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留下坚实足迹。在全区确认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户、323人中,已脱贫66户、129人,前卫村成功脱贫退出省级贫困村之列。
2018年,昌邑区将继续把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第一民生工程,确保省级贫困村马虎头村脱贫出列,53户、12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为完成今年脱贫攻坚任务,昌邑区将强化资源配置,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围绕光伏发电、棚膜经济等特色产业,创办更多具有“造血”功能的扶贫产业项目,全面促进村集体收入不断壮大,切实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杜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