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市委书记张焕秋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来到吉林医药学院,就校城融合发展工作实地调研。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高海珠,市政协副主席、丰满区委书记马招利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首先参观了吉林医药学院校史馆、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馆,了解学院发展历程及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情况。随后,调研组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其校城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张焕秋对吉林医药学院校城融合发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多年来,吉林医药学院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注重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积极探索校城融合,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智力和科技支持。
张焕秋指出,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的支撑,高校的建设离不开城市的支持。“高校与城市融合发展”一直是市委比较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校城融合发展思路,研究出台了《吉林市推动驻吉高校与地方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构建“地方扶持高校,高校反哺地方”互动格局,关键是要把握好三个重点:
要明确校城融合的方向,真正把高等学校建设成为“育人高地、集聚高地、创新高地、服务高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要优化校城融合的路径,加快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坚持政府主导、高校主源、企业主体、市场主渠原则,把握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要找准“接点”,做好校城结合。要遴选若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共性技术,集中力量开展协同创新攻关,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吉林医药学院要结合我市重点发展的健康医疗、养老等现代新兴产业,更好地发挥助力作用,实现高校与城市的融合发展。要突出“重点”,做好成果转化,搭建起高校科技创新与本地市场需求融合的桥梁,提升成果本地转化的服务能力。要打通“堵点”,做好协调工作。要着力落实和完善校城融合发展实施方案,驻吉高校和各级政府要将校地融合发展战略纳入各自发展规划中,成立相应工作组具体推进落实。要破解“难点”,做好人才支撑。要制定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联合引才政策,鼓励高校和地方科技人才双向兼职和流动,支持高校教师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团队到地方创新创业。
要做实校城融合的保障,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具体做到“一统三合”。“一统”,就是更好发挥高校党建的统领带动作用。“三合”,就是更加注重校地间的合心、合作与合力,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精心谋划校地融合发展,用足用好各级财政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资金支持政策,合力实现高校与地方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