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本市要闻

我市建立市级领导抗洪救灾包保工作制度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17-07-19
7月18日下午,我市召开市级领导干部会议,第一时间传达7月17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省委常委会上关于防汛抗洪工作的讲话精神,就市级领导进点包保工作进行部署。代市长刘非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7月18日至21日期间我市将出现新一轮强降雨,最大降雨量可超过180毫米,防汛形势异常严峻。为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市防指决定即日起市级领导进驻包保点,在督导各县(市)区落实好现有工作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健全三个责任体系,做好此次强降雨防范工作,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失防万一,确保安全度汛。

  要建立健全辖区群众安全包保责任体系。以各地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从县(市)区到乡镇到村屯,层层落实包保责任,按照“十户联保”责任模式,确保转移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超标准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现有安置点进行重新评估,选择绝对安全的转移安置地点,并明确转移路线,尤其是严防群众在险情尚未解除时擅自离开安置点。要提前做好安置点饮用水、食物和药品等必要生活物资保障。同时,要提前做好安排,确保正常通讯中断后,能采取其他方式与外界保持通讯联系。

  要建立健全水库、重要河流、山洪沟、尾矿坝安全包保责任体系。各包保责任人要全部到岗,监测人员要加密巡查频次,加强险情排查和监控预警,遇有险情第一时间与辖区防指联系,做好及时转移下游风险区群众的准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要建立施工队伍安全包保责任体系。当前,大批施工队伍正在抢修水毁设施,这些地点都是新一轮强降雨的风险点。各地要组织抓紧与辖区每支施工队伍建立联系,明确责任人,建立险情预警、通报机制,落实施工人员、机械安置地点,及早做好风险来临前撤离准备,确保施工队伍和机械安全。



下一篇文章: 1500名武警和消防官兵一线清淤
上一篇文章: 吉林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 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