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桦甸市从强组织先强经济出发,因村制宜,分类推进,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模式。
盘活闲置资产
他们因地制宜地全面挖掘闲置资源,采取有偿转让、承包、租赁等办法,切实盘活资产、保值升值,让村集体获得稳定收入。同时,他们创新租赁经营管理机制。乡镇党委在村集体资产转让一次性盘活资产上,提前介入,制定相关政策,对资产转让全过程进行监督;发挥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科学制定租赁方案,保证集体资产租赁阳光操作。目前,该市租赁集体资产的有75个村,实现经济收入314万元。
永吉街道优胜村利用多年来城市开发积累下的3100万元土地补偿费,购买了2600平方米的商业地产并出租,年收入达到12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股息分红1000元以上,总资产迅速升值到7000多万元。
开发自然资源
他们针对本地自然资源丰富、村集体又有能力开发的实际,大力发展矿产、林下产品、小水电、休闲观光和农家乐等产业,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该市依托集体资源优势创收的有38个村,实现经济收入114万元。
夹皮沟镇云峰村拥有丰富的林下资源,村集体和30户林蛙养殖户投资1000万元发展林蛙油深加工项目,年可创收100万元。横道河子乡地局子村依托吊水湖风景区,发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产业,吸引30余户农户联合经营,带动100余人就业,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创新经营模式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村集体经营风险,解决资金、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难题,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他们以土地、特色小区、政策、资金、技术等入股,嫁接参股企业获取滚动分红收益。他们对以股份制形式引入经济实体,集体在实体中占定额股份,并积极引导、鼓励村民入股,使群众与村集体共同增收;对资产丰富的村利用本地优势,以集体土地承包金或固定资产租金等形式引进企业项目资金,创办合资企业,合作分红;由村级组织负责牵头,整合农村现有资源,入股各类专业合作社,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赢。目前,该市入股企业的有26个村,实现经济收入115万元。
永吉街道西台子村利用集体所有的10公顷荒山坡,联合40多户村民集体入股,建设一个年生产能力700万块的红砖厂,村集体年创收20万元,村民户均分红3.5万元。二道甸子镇新风村全体村民入股新引进的果仁加工项目,共投入资金60万元。该项目达产后,年可为村集体创收20万元以上。
依靠产业带动
针对有些村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发展产业能力比较强的实际,他们把农民有序组织起来,成立实业公司,形成规模优势进入市场。他们对在城镇范围内及周边村,发挥区位优势,借助旧城改造,置换出部分土地,投资房地产及商贸设施开发,靠对外出售租赁获取收入;在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内的村庄,划出部分土地,利用征地款建设标准厂房或临街楼房,通过租赁获取集体经济收入。目前,该市依靠产业带动的有25个村,实现经济收入198万元。
桦郊乡解放村依靠有机黄牛繁育和育肥产业,注册成立了有机黄牛繁育专业合作社,实行村集体、村民入股,统一管理,年可为集体创收100万元。
鼓励发展商贸
对没有资源优势但区位优势明显的村,他们通过政府给项目、给政策,鼓励发展商贸物流、劳务输出等项目谋求集体增收。他们建立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与龙头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协作,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商贸物流业发展,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目前,该市服务商贸的有97个村,实现经济收入2130万元。
红石砬子镇红石村地处镇区,人员流动较大。村集体成立了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年输出剩余劳动力3000余人,获取中介佣金8万元。
为使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桦甸市委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他们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投入,在市财政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先行为每个村注入5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并将城建部门的中心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建设、环境整治村建设以及畜牧部门的规模养殖场建设等政策投入,重点向村集体经济发展倾斜。
该市继续实行包保帮扶制度,每个村要有1名市级领导和1个以上市直部门联系包保,选派1名优秀后备干部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协助工作;实施发展村集体经济激励保障制度,将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性扶持形成的收益用于奖励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