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本市要闻

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新符号——袁武、陈华师生联袂创作的巨幅国画《康熙视察吉林水师》入藏市博物馆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12-04-20
  春日午后。吉林市博物馆城市发展史展馆。

  电梯缓缓向上滑动,将我们送入对外开放不久的、明亮宽敞的展馆,如同进入一个时光隧道,吉林市几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都浓缩于这个眼前静止却又在众人心里生生不息的空间里。因为城市发展史的盛装开展,使得建筑面积25700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同时参观的博物馆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气象。

  一入展厅,巨幅国画赫然进入视野,仿佛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的卷首。整幅画高2.7米,长4.8米,名为《康熙视察吉林水师》,再现了330年前康熙皇帝东巡吉林的历史场景:年轻的皇帝亲临边陲,在松花江的惊涛骇浪中视察水师、舰船,他炯炯的目光仿佛是望着两岸的苍翠青山、朝霞远映的长空……它气势恢宏,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该幅巨作由吉林市藉画家袁武和其学生陈华联袂创作,历时一个月。它的完成并入藏吉林市博物馆,为吉林市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个颇有分量的注解,也将成为市博物馆的馆藏珍品。

  袁武,1959年生于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画家之一。现任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青联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曾在全国多次大赛大展中获奖。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就曾为吉林市博物馆创作过一幅以康熙东巡为题材的画作《松花江放船歌》,后来在1994年11月15日的大火中被烧毁。

  陈华早年也曾在东北师范大学学习,后来师从袁武,艺术境界得以大幅提升,并勤奋创作,现在是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吉林市画院院长。

  出生于同一块沃土、同饮一江水成长起来的两位艺术家,欣然接受了吉林市博物馆再创一幅同题材画作的请求,开始合力完成该画卷。

  在创作准备中,袁武先生曾多次返回故土吉林,在松花江两岸写生,还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前期准备。去年春节前夕,他邀学生陈华赴北京一同进入最后的实质创作。康熙检阅吉林水师,历史文献中没有形象的描述,也没有其他画家画过该题材,因此,师生二人必须把历史场景、意境准确解读出来,这需要很高的艺术修养和实践积累才能够驾驭。经过精心的构思,并几易其稿,他们才最终完成了该史诗般荡气回肠的画作。

  整幅画作笔墨酣畅、技法娴熟、布局巧妙。康熙的气宇轩昂以及随从群臣的意气风发跃然纸上——康熙东巡那段不朽的历史场景,穿透330年厚厚的历史烟云,生动地呈现在参观者的眼前。

  康熙第一次东巡,是在1682年,那时皇帝刚刚28岁。清朝初年,沙俄趁清军主力入关、东北防务空虚之机,先后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残害和掠夺当地居民。但清王朝一直致力于国内的统一大业,无力顾及东北。直到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藩之乱”已经平定,台湾统一也有了眉目,年轻的皇帝才把目光投向了东北,开始规划更为广阔的帝国版图。这一年的二月十五日,康熙从京城起驾,踏上第一次东巡的路程。据南怀仁的《鞑靼旅行记》记载,随行的有太子、后妃、亲王、重臣、朝廷贵戚、侍从兵丁等,共约7万人。在盛京祭拜祖陵以后,东巡队伍于三月二十五日中午到达吉林。

  在吉林期间,康熙望祭了长白山神,祭拜了松花江神,检阅了吉林水师战舰的阵容,巡视了沿江两岸的地势,即兴吟出了《松花江放船歌》。诗中写到,“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这是“江城”之称第一次出现,竟是出自当朝皇帝的金口玉牙。接着,“貔貅健甲皆锐精,旌旄映水翻朱缨”,他又将娓娓诗情引向捍卫河山的凌云壮志,坚信披坚执锐、枕戈待旦的吉林水师,一定能战胜入侵之敌,再壮大清国威。

  尽管康熙在诗中强调“我来问俗非观兵”,但他心中却时刻酝酿着反击沙俄的军事侵略,他不容大清王朝的发祥之地受到侵犯。回京之前,康熙设宴招待了驻吉的宁古塔将军、副都统、佐领等官员,并分别给予赏赐。在语重心长地告诫宁古塔将军巴海、副都统萨布素要加强战备防务之后,才放心地踏上归程。几年之后,吉林水师赴黑龙江参战,一举收复被沙俄占领的雅克萨城。

  多年以来,康熙的东巡以及他在东巡时创作的《松花江放船歌》一直是我市艺术家、作家创作的重要源泉,几乎所有的书法家都书写过它,许多作家都在作品中描写东巡的场景。袁武、陈华合力完成的这件新作,较之博物馆曾经收藏的原作有所不同。从原来的写实到现在的写意,并在艺术与现实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显示了画家更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对历史记忆的独到把握。画面上虽然只有人物和水,却给人以威武雄壮、烟波浩渺的感觉,而且无船胜于有船,雄健的吉林水师官兵仿佛劈波斩浪于江水之中。袁武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长,画作中的康熙,目光坚定而又若有所思,可以想象出他心中的万千气象。身后的随从,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也都目光专注,英姿勃发,显示出与皇帝同心兴邦的气概。

  该幅画作是市博物馆为丰富馆藏,致力于收藏名家书画的一项重要举措,既填补了馆藏的空白,又增添了我市历史文化的内涵。尤其是两位作者,是我市本土成长起来的国画名家,以吉林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为题材进行创作,更具有艺术价值和学术重量,堪称市博物馆的珍贵藏品。同时这也为江城市民提供了一个新的文化艺术看点,为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方新的文化审美空间。



下一篇文章: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邹铁军在全市“感动江城人物”系列评选表彰活动调度会上要求完善评选细则和奖励办法精心组织开展评选表彰活
上一篇文章: 《江城党建》网站加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全国党建网站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