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吉林市在疫情防控一线广泛开展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敲门行动”,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强大力量,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一道道坚强防线。

迅速组织动员,“敲”出强大合力
市县组织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职责,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建立党员突击队等途径,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火速集结,以快治快,积极参与“敲门行动”。第一时间下发关于组建共产党员突击队的《通知》,9个县(市、区)迅速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志愿者中选派1800名综合素质较好的干部组建党员突击队,全部下沉一线。印发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合力防控疫情下沉包联社区的《通知》,全市3.98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闻令而动,火速驰援社区。乡镇、街道充分发挥“专业社工”“网格员”“志愿者”“综合执法”“群防共治”五支队伍作用,迅速集结8.02万名“三长”、1.19万名志愿者,驻网格进楼栋,对全市各封控区、管控区全覆盖,地毯式、拉网式开展摸底排查,形成“敲门行动”强大合力。
坚持多措并举,“敲”准居民底数
突出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和难点住户,强化分类指导,做到敲门到户、到户见人、见人必检,确保应检必检、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坚持登门入户敲,由54名县(局)级领导干部带队,采取“街道干部+社区‘三长’+N”多种灵活组合模式,组建“敲门行动”小组2571个,动态覆盖3440个网格81万户居民,全面摸清实有人口数量、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等情况,做到全覆盖、无遗漏。严格实施乡镇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人的四级网格和十户联防工作措施,2万余名村社干部联防联动,实现村屯、社组全覆盖、无死角。突出重点精准敲,紧盯出租屋、拆迁房、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100多个重点区域,对伤残人员、失能老人、婴幼儿等特殊人员,组织开展上门核酸检测。实行网络线上敲,对居家隔离、长期外出务工等人员,通过电话敲、微信敲等方式开展线上敲门,加强沟通联系,逐户记录在案,及时掌握动态情况,实行销号管理,全市线上线下完成居民登记240多万人,做到了底数清、任务明。
聚焦群众需求,“敲”畅便民服务
从满足居民群众基本需求入手,通过“敲门行动”,把服务送上门,把关心送到家,实现“管住居民的腿、满足居民的嘴”,努力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以网格为单元,组织公安干警、小区物业、下沉党员干部覆盖1068个小区防控卡口,实行24小时值守,协助做好排查登记、信息宣传、区域消杀、劝导管控、核酸检测动员等重点工作,筑牢一线屏障。实行物资全配送,坚持保物资、保民生,政府统一采购“蔬菜包”“米面包”定时送至卡口,由“敲门行动”小组分批次、分时段、分楼栋为居民配送,减少人员流动。同步开展发放中药包、代购药品等服务,开展“慢性病患者微信线上购”等活动,满足特殊困难群体购药需求,解决群众各类问题和诉求8000余件。协调心理咨询专家、开通心理服务热线,对居家隔离人员、患者家属等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指导、精神抚慰服务1200余次。
突出关爱激励,“敲”振干部精气神
坚持关心关爱和保障激励并重,累计下拨专项党费3119.8万元,慰问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党员、干部,补助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全市400多个党群服务中心(站)即时转为防疫保障服务中心,为下沉一线机关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提供休息场所、饮食保障。树立激励担当作为鲜明导向,抽调18名部机关干部成立9个考察组,深入县(市、区)、开发区和疫情防控专班,紧盯防控责任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火线发展党员、火线考察识别干部、火线提拔重用干部,充分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强大合力。截至目前,已在一线发展党员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