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些非公企业相继复工复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也进入关键阶段,昌邑区号召全区非公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动员广大党员冲在一线、干在一线,确保企业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齐头并进,“两手抓、两不误”,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在企业复工复产一线高高飘扬。
一、支部“吹哨”,党员报到做表率
按照省市区相关工作部署,昌邑区非公党工委下发《关于在非公企业复工复产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 引导各企业党组织坚定地站在基层一线,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在企业建章立制、科学防控、发挥行业优势、增强行业自律等方面争先锋、做表率,推动企业把疫情防控做实做细,有力有序复工生产。
吉林省东广影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党支部第一时间组建应急拍摄小组,对疫情中各大医院、高速路口等防疫一线进行拍摄采访,用镜头记录医务人员和防疫人员的辛苦与奉献;吉林市千鹏法律服务所党支部疫情期间启动远程办公机制,全体党员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以电话、微信、邮件、视频等形式及时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服务;凤凰妇产医院的专家党员主动提出“今年春节不放假”,坚守医疗岗位,解决日常医疗和疫情防控中的具体问题;大润发超市、欧亚商都疫情期间维持供需、稳定物价;莲花日杂批发市场、哈达家居等专业市场党员带头,主动做好疫情宣传、动态监测、思想疏导工作;东福米业、虹园汽配、兰天智慧城市产业园等15家党支部指导企业制定《企业复工复产方案》《疫情防控预案》,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万涓汇河,履职尽责显担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区非公党组织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涓涓细流汇成爱的海洋,他们将爱心与温暖、责任和担当转化成真情助力疫情防控的实际行动。
东福米业作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以每小时10吨的速度首批加工60吨大米援助武汉;吉林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党支部成员冲在调配物资第一线,企业向吉林省卫健委、吉林市卫健委、吉林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捐赠医疗物资总价值达48万元;吉林市欣荣康复托老院党支部组织党员、家属捐款1万元购买防护物资捐赠给一线工作人员;吉林市凤凰妇产医院党员出资1万余元购进1吨医用酒精分送到吉林市疾控中心、昌邑区疾控中心等防控一线;吉林市侯氏中医院党支部向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昌邑区疾控中心捐赠医用防护服、医疗垃圾袋,总价值3万余元;此外,吉林市雾凇口腔医院党支部、吉林市双嘉环保能源利用有限公司党支部、兰天智慧城市产业园党支部、统泰新物华党支部、吉得利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吉林国贸集团基层党支部、吉林市嘉庆香鸡党支部、吉林市欣阳光工贸有限公司党支部、吉林市欣逸精神康复医院党支部等多个非公基层党组织及众多派驻、联合党支部企业积极行动起来,为战胜疫情倾力相助。
三、统筹联动,防控生产“两不误”
全区各部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协同抓好复工复产报备和疫情防控工作。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员单位发挥行业监管职能,乡镇街和社区发挥做好兜底管理,城市党建联盟进一步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全方位多角度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区发改局帮助万达广场等规上服务业协调应急物资,明确复工要求,确保企业稳妥有序复工;区工信局对创大彩印等工业企业有力监管,科技型企业分类施管;商贸企业稳物价、保供应,自觉维护市场健康,保障居民生活和防控需求。截至目前,全区“四上”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已达65个。
“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昌邑区非公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坚持红色领航,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两手抓、两不误”,真正成为企业“主心骨”,给职工吃下“定心丸”,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非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