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蛟河市从改变党员形象、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探索农村党员发展模式三方面发力,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有效提高了农村党员的质量和数量。
“三出”活动,树立群众眼中的贴心人。针对农村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党员工作群众认可度低,导致群众入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为改变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蛟河市在全市256个村广泛开展“三出”活动,村里的公益劳动由党员义务出工,群众有困难由党员义务出力,群众和党员之间出现利益纠纷由党员义务出让。天北镇高家村39名党员带动24名入党积极分子,从村活动场所硬覆盖建设到村屯环境维护、村路维修、河道清理,从入冬困难群众房屋修葺到困难家庭子女入学等,都由党员出钱出力,不花村集体一分钱。他们还要求全体党员做到“每天的行动让群众看,每月的付出让群众评,每年的改变让群众富”,利用党员的热情和付出感染群众尊重党员、认可党的工作。
“双百”工程,再塑党组织凝聚力。过去一些农村党员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得到组织帮助和关怀,挫伤了一些党员的积极性,这无形中降低了党组织的威信,影响了党的凝聚力。蛟河市积极开展“双百”工程,百分之百地尊重党员,百分之百地帮助党员,尤其是关心和爱护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七·一”为契机,开展系列性活动,设计电影日、示范日、座谈日、评优日、联欢表彰日和观摩日等,让全市农村党员找差距、思进步、体优越。市委组织部牵头开展“农村党员远走近看”活动,已经组织512名农村党员干部分别到吉林建华村以及河北、河南等外省先进村,优先接触先进产业和经济发展思路,对有创业意向的党员提供贷款、用地、政策、技术等各方面扶持,切实让党员先富起来。
软性制度,走出农村党建的“蛟河思路”。农民群众都各种各的地,组织约束力不强,硬性管理在农村行不通。针对这种情况,蛟河市因地制宜实施软性制度,将村“两委”成员、各党小组组长按照“以居住区域为主,以产业类别、家庭规模和本人自愿为辅”的原则,分别与一名党员或积极分子结对,组成“两人组”。如果一般党员和积极分子出现与帮带村干部和小组长配合不协调的情况,可以申请换组。建立每月通报制度,以“两人组”为基本单位对组员的公益劳动出勤率、党课学习次数以及群众反响等情况进行评比。目前,软性制度试点高家村已将24名入党申请人全部纳入“两人组”管理,不按申请先后、不按年龄,更不看关系,只依据组内发挥作用和取得成绩发展优秀申请人为入党积极分子,从源头上提高了党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