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区龙华街道兵工社区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1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274人。今年,兵工社区被选为吉林市争创“百面红旗”活动和龙潭区争创“星级红旗党组织”活动的试点单位。社区党委在争创活动中,坚持以社区党建创新为核心,推动社区管理服务的创新。
体制创新为社区党建增动力
兵工社区居民以江北机械厂和吉化公司宅区为主,社区党委注重管理体制的创新,积极在建立管理网络上下功夫。
一是优化党组织设置。逐步建立“社区党委、工作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居民党员”四级党建网络。针对本社区规模较大、新老宅区兼有的特点,灵活地把整个辖区居民区划分为四个大的工作区,并成立党支部。按300户的标准将社区划分14个网格,每个网格成立党小组。将辖区内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统一划分为一个工作区,设立非公党支部,按企业、行业成立党小组。
二是优化社区管理方式。在社区党组织管理工作中,采取块块管理和条条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划分社区管理区域后,明确工作职责,给每名社区工作者明确了包保的片区或行业。逐步形成了“四级四面一条线、分区分格抓党建”的社区管理体系,即: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四级网络;居民党支部进行“块块管理”,非公经济党支部进行“条条管理”的工作结构。
三是优化社区职能和队伍。明确了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地位,结合社区工作的实际,对社区党务、政务、居民自治三方面分设分制,其中,政务主要由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负责,网格管理、群团管理、综治维稳和居民自治等工作多网合一,统一由社区党委领导。建立了党建工作队伍,目前,社区专兼职从事党务工作人员有25人。
载体创新为社区党建添活力
兵工社区积极通过创新载体,把党员凝聚在社区党组织周围,为社区党建工作增添活力。
一是在党员教育管理上下功夫。社区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着力建好一个学校、成立两个中心、完善三个队伍。成立社区党校,以社区党校为原点,通过社区党校的定期培训,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在各党支部组织党员建立流动课堂,把宣教设在党员家中、楼前屋后,形成了“党校跟着党员跑,学习内容身边找”的氛围。
二是在党员服务方面下功夫。社区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和党员活动中心,党员服务中心建立了党员家庭管理档案,与居民档案合并管理,详细记录每名党员基本情况,开展有针对性服务。党员活动中心配备了专职党委副书记和干部,安排了近200平方米活动大厅的专门场所,设有棋牌室、阅览室等多功能活动区。同时,把书画协会、老年艺术团、社区舞蹈队等纳入活动中心管理。
三是在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上下功夫。社区鼓励党员参加各个团体,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建立了党员志愿者队伍、党员信息员队伍和党员监督员3支队伍,让每名有条件的党员都加入一个队伍,做到党员发挥能力有队伍,参与管理有平台,反映意见有渠道。
服务创新为社区工作强实力
在社区服务创新方面,兵工社区积极打好科技、文化、特色三张牌,增强社区服务党员群众的实力。
一是打好科技牌,强化硬实力。兵工社区党员活动室和相关服务设施面积超过600平方米。服务大厅内安装大屏LED、触摸屏等设备。社区建立了党员管理和党员家庭档案管理数据库,建立了兵工党建QQ群,方便各党组织间信息资源共享。
二是打好文化牌,强化软实力。依托宅区“退休干部多、高素质党员多”优势,组建了老兵工艺术团、社区书画协会等文化组织,老兵工艺术团多次参加省市文艺演出,社区书画协会成员张兴有、常记洲、王芝香等均是省书画协会会员。目前,社区党组织充分利用这些文化优势,举办了建党90周年书画展、廉政漫画展、庆“七.一”文艺汇演等活动。
三是打好特色牌,强化影响力。先后编排了快板书“说说社区新变化”、“党员退休不退党,咱到社区站好岗”,舞蹈“红色老兵工”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文艺节目。结合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我们在社区党员中确定了100名骨干党员,开展了“进一个队伍,包一片群众,入一个协会,做一件好事”的四个一活动,积极组织党员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
形象创新为社区党组织显魅力
社区通过加强党建工作,提高社区党员的整体素质,在群众中树立党员的新形象,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魅力。
一是树立工作中各方面党员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社区先后树立各类典型20余个,如“创业典型”党员陈景康、“社情民义反馈典型”党员张兴有、“邻里调解典型”党员杨印廷、“政策宣传典型”党员赵吉、“治安维护典型”党员于杰、“环保绿化典型”党员王万江、“健康教育典型”党员孙国旗、“参与管理典型”党员穆龙庆、“帮贫扶困典型”党员李萍、“人大代表帮社区典型”党员李胜刚、张丽平等。
二是以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影响社区群众。社区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在各个方面的优秀表现,有效的激发身边的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群众、热心奉献的热情。通过每位党员,以他们的每一个脚步、每件小事的积累,打造出了党组织的新形象。以真真实实的党员形象、党组织形象,让党员有学的、群众有看的,提升社区党组织的魅力,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