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动态

打造“三支队伍”全力推进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创建

作者: | 来源: | 访问:6 | 时间:2012-05-09

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五有一创”工程实施后,磐石市着力打造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这三支队伍,进一步提升社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推进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创建。

打造务实高效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一是选能人进社区“两委”班子。采取公开招聘、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人才选拔形式,面向全社会招聘, 将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热心奉献社区的干部充实到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中。二是落实工资福利待遇。建立社区干部收入定期增长机制,优秀和称职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每月上浮100元和80元,其他成员每月分别上浮80元和50元,市财政投入18万元用于社区干部全员保险,,使社区干部生活有保证、退休有保障。三是强化培训,提升整体素质。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学习、座谈交流等形式,使学习培训制度化。同时,将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年内将分层次对社区干部进行3—4期理论及业务培训。截至目前,已统筹协调民政、人社等部门,对社区干部开展集中培训,累计培训300余人次。四是强化考核监督,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社区干部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将社区干部全年工作任务逐一落实到岗,细化到项,责任到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向人大代表、离任社区干部、居民代表进行公开承诺,并把低保审批、就业安置、民事调解、生育办证、临时补助等办事程序公开上墙,向居民发放《便民服务卡》,实行社区干部首问负责制。年末考核时,根据岗位目标责任制的完成情况评先选优,兑现奖惩。

打造服务奉献的社区党员队伍。一是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深入开展“机关党员干部进社区”活动,组织了市直行政机关和基层事业单位165个党支部和组织关系不在地方的双管部门1372名机关党员与所居住的街道社区党组织对接,接受“双重管理”,不断完善承诺履责制度和“双向联系”、“双向反馈”机制,调动驻街单位和党员服务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发放流动党员管理卡,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和流动党员基本信息库,定期进行排查走访,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个人信息、从业情况、流动行踪、联系方式、党内生活等情况,及时把流动党员编入党组织。同时,开展了“我为家乡做贡献”活动,构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三是对困难党员实行“亲情管理”。采取下发困难党员调查表、组成调查组等形式对全市困难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并建立了花名册和台账式电子信息库。针对不同类别困难党员的致贫原因,分类制定帮扶措施。结合“三帮双促”活动,开展“党员认亲行动”,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号召党员志愿者与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实行亲情帮扶。目前,全市96个部门3000多名党员干部已与社区对接。

打造热心公益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一是整合社区志愿者资源。以党员志愿者为骨干,整合各类志愿者组织和离退休人员、老党员、有志青年、文艺爱好者、技术能手、教师等特有资源,在治安防范、应急救援、法律援助、扶危助困、矛盾调解等领域建设专业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市已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95支,专业志愿者队伍12支,志愿者人数达1500人。二是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管理。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服务站,每个社区指定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建立社区志愿者花名册,详细登记社区志愿者联系电话、社区志愿者人数等相关信息。把社区志愿者服务纳入社区日常管理工作,季度有小结,年度有总结,居民代表会有汇报内容,节假日期间有志愿者身影。三是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采取互动式、电话网络式、结对式、固定网点式、认岗式等多种服务形式,在社区、街巷、托老院,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扶困助残、治安巡逻、普法宣传、文艺演出、文明宣传等服务。志愿者队伍成立至今,已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50余次,为鳏寡孤独等弱势人群提供各类服务722人次。



下一篇文章: 7600名乡土人才在磐石遍地开花
上一篇文章: 桦甸市“三个到位”规范推进“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