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动态

蛟河市“播种式”培养加强乡土文化能人队伍建设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11-12-11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蛟河市以乡土文化能人培养为突破口,广泛建立能人队伍,精心培育助成才,扩大乡土文化“辐射圈”,进一步加强了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挖掘广“播种”。广泛开展基层调研,通过乡镇举荐、群众推荐、能人自荐的方式在全市256个行政村中广泛发掘能人“种子”,对他们的个人信息、文体特长、专业程度等方面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建立人才档案,统一管理。并适时召开民间文艺工作会议与这些文化能人交流,鼓励他们发挥特长,服务家乡文化事业。现全市在册的乡土文化能人共有2780名,特长涉及8个领域。

精心培育勤“浇灌”。为乡土文化能人开办“文化大课堂”。邀请市艺术团、文化馆等文艺部门的专业人士,采取专题讲座、现场展示、技能比试等方法,因人因地制宜地开展书法、美术、戏曲、民间舞蹈、民族器乐等文艺知识培训,并定期安排各村文化能人参加各类文艺等级考试,提升专业素养。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技能知识培训98场。

搭台设岗促“成才”。注重乡土文化能人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中发挥“带头人”作用。主动邀请他们参加市里的一些重大文艺活动,担任合唱指挥、领唱,或组织、编排节目,提高他们对群众文化传播基础理论、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程序的了解,并帮助他们同市各文体协会建立联系,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

建团立会成“绿荫”。以各村乡土文化能人为发起人,在每个村至少建立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群众文体团队或协会,扩大乡土文化“辐射圈”。同时,由各乡镇文化站长担任“文化指导员”,协助健全规章制度,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各文体团队、协会以“村村有活动,户户有歌声,人人有笑声”乡村文化活动为载体,经常性的开展一些自编自演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现全市已建立159个由乡土文化能人发起的农民文体团队和协会。



下一篇文章: 桦甸市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创先争优
上一篇文章: 昌邑区新地号街道党工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做到“四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