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动态

蛟河市拉法街党委积极探索“1+N+N”新模式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11-08-15

蛟河市拉法街党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面,创新活动方式”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在全街探索“1+N+N”新模式,即:1个专业合作社+N个自然村+N个党组织。把党组织的设置延伸到产业链上,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融合。

一是创新设置方式。由于拉法街各村相邻较近,最近的两个村相距不足100米,且相邻的村产业发展非常相似,各村的村书记和相当一部分村干部都是产业大户。因此各村在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时,往往是相邻的村联合起来,合作社成员往往包含多个村,如拉法水稻专业合作社,就包含了5个村的村民,其中合作社的主要成员为5个村村书记和多数村干部。这样就形成了1个专业合作社+N个自然村+N个党组织的党建格局,合作社中的经济发展事宜都由各个村党支部共同研究。除拉法水稻专业合作社外,还有海青粘玉米、义合苗木等专业合作社,都形成多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格局,街党委计划在各个合作社中建立了党总支,把党的工作覆盖到所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得到有效发挥,真正做到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二是创新服务内容。认真设置党组织与合作社的职能职责,把“1+N+N”新模式的职能定位为“三导五新”,按照“重引导、少干预、多服务”的工作思路,坚持“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明确落实党组织的“三导”和合作社的“五新”的职责。“三导”,即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和服务指导;“五新”,即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培育新品种、转变经营新理念、拓宽销售新渠道。

三是破解“三农”难题。我街通过探索“合作社+行政村+党组织”新模式,扩大了党在农村的工作覆盖面,推动了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消除了农村党建工作“空白点”,适应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破解了过去行政村党组织在村级事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管不了、管不好、不愿管”等的一些弊端,使得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明显,更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切实解决农村党员文化低、科技素质低、致富能力低和年龄偏高的“三低一高”问题和村级干部队伍人才匮乏的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下一篇文章: 磐石市开展“三项活动”推进后进村整治工作
上一篇文章: 磐石市从五个方面着手提升农村党员创先争优动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