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船营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突出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目标导向,以开展“基层建设年”为切入点,建立健全指挥有力、反映迅速、处置有效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聚焦组织引领,弹好“统筹推进”协奏曲。强化党的领导,发挥区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领导统筹作用,召开委员会议、专题办公会议,定期调度听取简政放权、网格治理等五个专项组汇报。项目式打造,启动“揭榜领题”行动,由组织部门牵头,8个重点区直部门15个乡镇街道分别领题立项,确定领题项目27个,重点对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等治理重点难点区域进行集中治理。平台式推进,深入落实“四个平台一张网”要求,依托91个四级党群服务中心(站)和130个三级综治中心(站),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基层治理效能。清单式管理,制定《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清单》,细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分工,出台5个专项组《三年工作计划》等方案制度,持续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锻造式强基,聚焦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两个主题,举办船营夜校、农校等主体班次,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下沉2000余名干部参与社区防控,探索选派优秀机关干部担任新成立社区党组织书记,提拔使用的54名干部全部来自事业发展主战场和服务基层第一线。
聚焦融合发展,和好“共建共享”交响曲。船营区将疫情防控作为检验基层治理成效的“磨刀石”,建立健全“平战结合”快速转换机制,确保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等“一键转换”。在横向上,成立疫情防控人员力量调配专班,统筹“乡局级领导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市、区两级包联部门(单位)下沉干部,志愿者”三方力量,实施“敲门行动”“七边整治行动”,常态化支援村社区核酸检测、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凝聚治理合力。在纵向上,制定《船营区关于构建党建引领“平战结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实施意见》,建立“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党员中心户”组成的党组织链条,细化落实“五级”包保责任制,督促网格员履职尽责,实现疫情防控“一竿子捅到底”。在结点上,探索建立“红色家园党支部”,加大党支部引领作用,夯实楼宇党支部基础。先后在城市和农村设立988名网格长,增加机关干部“三长”3418人,总人数达到1.3万余人,在越北镇和11个街道成立临时党委12个,逐步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的网络体系。在片区上,根据实际将全区划分东、中、西、北4个片区,组建片区打造工作组,探索通过组长划片指导等方式,打破行政边界,实现基层治理融合发展。
聚焦民生民利,奏响“为民服务”进行曲。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手续上求简,加强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在试点社区增加 100 项“就近办”“全程网办”政务服务事项。同时,实行“一站式”服务推进“无差别”受理,37个部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只进一扇门”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环境上求净,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契机,发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作用,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开展执法进小区活动,联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大型联合执法3次,解决一批违章建筑、私搭乱建、噪声扰民等执法难题。服务上求实,以“一网查访、六团聚力、三项机制”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红心物业”建设,全区建立实事项目281个,示范打造“红心物业”6个,认领“微心愿”1149个、确定“书记一号工程”项目119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件,全面实现无物业小区动态清零目标。经济上求富,巩固拓展“联村党委”示范建设成果,打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项目省级示范村7个,谋划年度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80个,力争年内村级集体经济达到50万元以上村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