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谋划思路、提出措施。河北省三河市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坚持从临近京津的客观实际出发,努力把这一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取得了较好效果。
小区位楔入大区位,打好京津牌。北京和天津是三河紧邻的两个直辖市,是环渤海经济板块中的重要两极。三河只有融入大区位、打好京津牌,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才算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提出了“两线、三点、五大板块”的发展战略新布局:“两线”就是102国道和密涿支线;“三点”就是西部燕郊开发区,中部工业新区、县城和农业园区,东部矿区;“五大板块”就是燕郊和高楼高新技术产业板块、齐心庄和李旗庄机械制造业板块、泃阳和杨庄印刷装订业板块、黄土庄和段甲岭新型建材业板块、皇庄和新集冶金与矿山机械制造业板块。在这一战略新布局中,“两线”是纽带,发挥拉动作用;“三点”是支撑,发挥带动作用;“五大板块”是众多经营主体的集合,发挥联动作用。
变“近”为“通”,融入京津都市圈。区域经济的融合程度与其基础设施的一体化程度密切相关。“近”是基础,“通”是关键。只有实现“通”,“近”才有意义。因此,我们全面推进一批与京津基础设施对接的工程建设。建立北京、华北两套供电系统;引入北京6159局,形成北京、河北两套通讯网络;使用北京的中水、管输天然气和北京的供热网络;通过协调,将北京市的有关公交线路延伸到三河,建设密涿支线高速路,形成横贯全市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如今,从三河到首都机场只需15分钟,到北京五环路只需8分钟。同时,与天津市进行对接,将京平高速、京沈高速与京津高速连接起来,形成高速公路网。
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与京津对接的层次。一个地区只有从本地优势出发准确进行产业定位,才能在区域经济协作中发挥独特作用。三河在做强做大传统产业的同时,力求创出产业特色。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紧围绕电子信息、新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建立燕郊创业中心;与湖北武汉东湖创业中心合作成立燕郊创业大厦,发挥其孵化作用,催生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投资达30多亿元的中兴通讯北方基地项目,并带动一大批配套产业跟进。对于京津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而言,现代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由于受发展空间、投资成本等因素限制,有些大项目很难在京津市区发展。我们抓住这一机遇,引进一批相关项目,既促进了三河产业结构升级,又加强了与京津的产业联系,提升了区域经济影响力。
聚集资本要素,扩展京津金融辐射。北京是我国北方的金融中心,天津是北方的产权交易中心,三河金融业的发展可谓近水楼台。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努力打造地方经济发展的“供血库”。主要措施是:力促金融产品创新,引导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短期融资券等资金运作方式;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地方财源建设基金和高科技发展基金的示范作用,推行动产抵押、仓单抵押等多种担保形式,引导企业自愿合作,建立联保贷款机制,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全力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政府部门着力完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打造区域信用品牌,努力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支持三河发展。
(作者为中共河北省三河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