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吉林市船营区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挥动“树立主责意识、强化舆论宣传、集中排查清理、选优配强队伍、推进转化提升”五柄利剑,从根本上消除黑恶势力生存土壤。
一、高悬“知责尽责”之剑,科学部署扫黑除恶工作
船营区委组织部自专项斗争开展伊始,便将扫黑除恶认领为本职工作,不推不让,主动出击,率先制定出台《船营区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方案》,成立扫黑除恶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3次部务会,对扫黑除恶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制定下发《船营区委组织部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阶段重点工作任务书》,明确六大方面30项任务,有效落实农村、社区两大领域“八个一”和“四个一”专项斗争重点工作,理顺了对下指导关系,以责任的落实,推动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用好“宣传动员”之剑,营造有恶必扫浓厚氛围
制定下发《船营区关于开展农村扫黑除恶集中宣传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联合宣传部、纪委、乡镇街道等部门多方发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一是集中开展“三会一课”。组织全区59个村和55个社区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要指示精神、扫黑除恶基础知识和新时代“枫桥经验”,传达扫黑除恶相关政策文件,发动农村党员成为宣传员,引导群众准确鉴别黑恶势力。二是组织“红色体检”活动。结合主题党日交叉观摩活动,组织基层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关要求,对照检查,公开承诺,签订700余份无前科劣迹承诺书。三是开展现场宣传。充分发动全区59名兴村干部,以乡镇、街道为重点,累计发放扫黑除恶宣传单72000余张、宣传手册3300多份,并在各村醒目位置悬挂扫黑除恶条幅标语,营造了浓厚的扫黑除恶氛围。
三、擎举“精准排查”之剑,清退劣迹干部不留死角
严格开展区、乡(镇)、村三级排查清理工作,先后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全区农村干部违法违纪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全区农村干部违法违纪再排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力量对在职村“三委”班子成员及村民小组长违法违纪情况进行三轮摸排,将摸排结果一一与公安机关数据库核对,确保情况准确无误。建立“清除”和“留用”两类台账,并报请区委常委会审议,经过3轮排查,有效净化了村干部队伍,确保苗正根红。
四、锻造“强干队伍”之剑,推动村两委工作有序衔
坚持急而不乱,优中选优原则,切实建强基层组织。对于清理后出现空缺的村“两委”班子,督促各乡镇第一时间补选合适人员接任空缺岗位,并制定下发《关于建立村(社区)“两委”候选人联审机制的通知》,细化了补选人选联审把关程序,确保补选人选政治立场坚定、能力素质过硬、党员群众认可。对于本村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采取乡镇党委委派第一书记的方式,确保村“两委”班子人员齐备,平稳运转。
五、铸利“转化提升”之剑,后进党组织整治全面推进
一是“再排查”。成立重点工作督导组,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软弱涣散村和后进社区党组织整顿等重点党建工作任务,先后开展5轮督导调研,将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给乡镇、街道,推动重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再整治”。对近3年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情况开展“回头看”,逐村调度整改情况,逐一复查复核,对照软弱涣散10种类型,制定2019年软弱涣散村整改方案,建立了由区委常委、乡镇领导、智慧书记,以及包保工作组、包保部门组成的“五位一体”包保机制,实现了包保全覆盖。三是“再教育”。指导各村级党组织召开由新补选村干部参加的专题组织生活会,进一步交流思想,全力提高村干部政治觉悟。建立被清退人员回访机制,由乡镇包村领导、兴村干部对被清退人员进行定期回访,跟踪掌握被清退人员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加强被清退人员思想教育,全面清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