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城市化进程,目前桦甸市永吉街道优胜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了。这个位于桦甸市区的城中村,共有人口937人,而耕地面积仅33公顷。人均地少,村民的生活问题如何解决,成为优胜村乃至街道负责人都在考虑的一个最大问题。
没有矿产、旅游等资源,地处桦甸市区就成了优胜村唯一的优势,村“两委”班子决定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制定了引导少数人种田、多数人经商务工的富民之策。
改革开放之前,优胜村就是当地有名的“菜社”,村民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蔬菜种植经验,村班子成员引导村民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加大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使有种植经验和种植热情的村民发展高效蔬菜种植业,目前,全村有30%的农户经营着100多栋蔬菜大棚,年创收400多万元。
村里还积极引导失地农户,用土地安置费作为资本金,进军餐饮、服务、商品销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领域。同时,不断加大相关帮扶力度,促使失地农户全部谋求到新的经济创收项目。目前,全村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户年创收600余万元。另外的农户借助身居市区、就业岗位普遍灵活的优势,实现了全面就业,年可创收240余万元。
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9800元。
村民日益富裕,优胜村也在不断探索集体经济的发展之路。
优胜村土地被征收的同时,也给村里带来了不菲的土地补偿费。这笔巨款不少村民主张分给大伙。村党支部书记孟庆华认为,这笔钱分下去,各家也分不到太多,对改善村民生活意义不大,不如集中起来办大事。于是他和其他村班子成员一起,对村民进行走访,苦口婆心地做村民工作,最终说服了村民,同意将这笔钱进行集体投资,村民共享投资收益。
几年来,村“两委”借助地处市区的区位优势,投资2000余万元,购买了市区中心地带6000多平方米的商业地产。目前,年出租商业地产的收入达到120余万元。而且伴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优胜村集体所购商业地产的现值已接近7000万元,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雄厚的集体经济实力,使优胜村有能力来改善民生。村集体出资60余万元,为全体村民交新农合及新农保,每年还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金近5万元(不含国家补贴);股息分红年人均达1000元以上;年均投入20余万元,用于村民居住环境卫生整治及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村民充分享受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促进了区域内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桦甸市区扩容的需要,今年优胜村耕地将减少到不足20公顷。这点土地搞传统农业种植产生不了多少经济效益。村班子成员在街道党委的帮助下,提出了“百栋温室”建设项目计划。他们将采取村集体和村民共同投资的方式,建设标准化蔬菜生产用日光温室100栋。目前,优胜村已经开始了项目区内的道路建设。预计这一项目可为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村民创收3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