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针对特殊群体中党的力量薄弱问题采取措施把其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11-12-31
城市中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以及社会困难弱势群体,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特殊群体,党的力量比较薄弱。近年来,桦甸市积极采取措施,开辟培养教育新途径,强化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把特殊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争取到党内来,为党的肌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特殊群体安一个“家”。摆脱区域、所有制、行业等限制,按照有利于管理的原则,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特殊群体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支部,推选有威望、组织能力强的党员任支部书记,指派有丰富经验的街道党务干部担任指导员,结合特殊群体工作和生活实际开展党的活动。强化党组织对群众的引领,及时成立共青团、工会、妇女等群众组织和行业协会,把特殊群体人员纳入组织的管理。对不具备条件建立党团组织的,本着就近就地原则把特殊群体人员编入相应的组织。发挥群团组织的组织群众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提高组织吸引力和向心力,及时把涌现的优秀分子推荐给党组织。对因工作需要脱离所在组织的,由原组织开据证明信,介绍有关情况和培养意向,找到新的组织凭信报到,接续培养。目前,全市针对特殊群体建立党支部9个,群团组织21个,吸收会员128名。
二是开展就业技能扶助,使特殊群体转变对党的认识。积极发挥党组织工作优势,委托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实践基地、农广校等部门,围绕特殊群体最关心、最关注的就业技能、就业信息、就业岗位、就业保障等问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政策宣传,广泛联系和创造就业岗位,让他们到最适合的岗位发挥作用。通过党组织开展就业技能扶助,让特殊群体亲身感受到党组织带给的实惠,从而澄清了对党的模糊认识,强化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两年来,全市基层党组织为特殊群体赠送有关技能和政策书籍13258册,发放实用技术培训资料12000余份、光盘5760套,开展技能培训180多场次、培训18000多人,联系和创造就业岗位29286 个,有13000多人重新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有350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145名被确定为党的积极分子,有38名被确定为近期发展对象,目前已发展特殊群体人员入党15名。
三是实施困难爱心救助,让特殊群体亲身体验党的温情。以基层党组织的名义,建立“特殊群体帮扶中心”,开启困难群众帮扶热线,通过信访接待、政策咨询等多种形式,对特殊群体实施教育救助、就业援助、残疾人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开展激励教育活动,利用新闻媒体、远程教育等平台,播发党建动态、创业典型、励志短信,邀请农村党员致富能手、下岗失业党员再就业典型,以其亲身致富经历开展“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增强他们生活和生产信心和勇气。开展党员干部“一帮一”、“结穷亲”、“百名志愿者包保百名贫困户”和“三帮双促”活动,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近两年,全市向特殊群体开展各种救助援助 26件次,举办激励教育活动48场次,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280万元、解决生产生活问题1300多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暖心惠民活动,让特殊群体亲身感受到了党的温情,提高了党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桦甸市委组织部 蒋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