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司法局在“服务经济促发展、体察民情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中,立足司法行政工作实际,以便民、惠民、近民、安民、为民“五项举措”,充分发挥调动司法行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推进司法行政事业的科学发展,为舒兰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社会稳定和谐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法律服务便民”,提升服务质量。以服务舒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加强公证和律师行业监管自律和行政整顿,不断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整合全系统法律服务资源,通过组织“法律服务宣讲团、法律维稳智囊团”,担当“政府法律顾问”,积极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为党政部门献计献策,促进经济转型的平稳过渡,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努力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和管理,通过在行业中开展“争行业能手,争一流业绩、创规范化服务所”活动,进一步形成法律服务团队效应和社会效应,提升法律服务质量。
“法律援助惠民”,提高维权效率。不断壮大法律援助队伍,加强法律援助窗口建设与管理,强化工作措施,畅通便民渠道,简化援助手续,扩大援助范围,重点是做好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妇女等社会弱势群体和农民工薪水、出国劳务人员的法律援助工作,全力提高维权效率。
“法律宣传近民”,拓宽普法领域。在巩固“五五”普法成果的同时,积极谋划“六五”普法新格局,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多个领域,丰富各种载体,按照“十二五”规划总体纲要,将“法律六进”活动开展到乡村、社区、单位、机关、企业、学校,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热点问题,重点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增强普法依法治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努力形成“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用法、人人守法”的新局面,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和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水平。
“人民调解安民”,构建防护网络。推进多元化调解机制创新,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制,增强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在推进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的同时,抓好“人民调解防护网”工程建设,不断探索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工作质量提升建设的新路子,切实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全力构建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方联动,共同参与”的“大调解”网络,真正形成县、乡、村、社四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的全覆盖。
“矫正安置为民”,维护社会稳定。紧紧抓住社区矫正工作全面铺开的有利契机,健全与法院、公安、检察院等单位的定期联谊会议制度,逐步健全社区矫正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加强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的日常管理。积极探索和创新矫正管理、安置教育新模式,完善舒兰市彩虹安置就业培训基地建设,保持我市安置教育工作的领先优势,不断优化安置帮教工作政策环境,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努力实现矫正对象和释解人员早解矫、早撤帮、早回归、早就业,真正重新融入社会的正常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转型又快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