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由“无人办事”向“有人办事”方面转变。明确要求基层党委严格以“一好双强”作为村书记选任标准,把选好“带头人、领头雁”、配强“一班人”作为关键环节,积极大胆地选拔有文化、公道正派、精明能干、有奉献和开拓精神、在党员和群众中威信较高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实现了由“无钱办事”向“有钱办事”方面转变。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结合起来,按照 “一村一品”,“唱地方戏、走特色路、打优势仗”的原则,积极组织、引导村干部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不断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是坚持培训教育,实现了由“无力办事”向“有力办事”方面转变。理论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加强党的宗旨教育,提高村级干部的政策水平、责任意识和领导能力;通过加强科学种田、果树管理、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和多种经营培训,提高村干部的劳动技能,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以街道党校为主阵地,以党员活动室为依托,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4期,播放农业科教片7部,发放农业实用书籍1700多册,培训群众2800多人次。
四是坚持完善制度,实现了由“无章办事”向“有章办事”方面转变。全街道15个村健全完善了“一制三化”、创优规划、村务公开、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各项制度,实现村级工作规范化。全街道15个村示范“两室”达到11个,占73.3%。
五是坚持关心爱护,实现了由“无心办事”向“有心办事”方面转变。为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结合“一定三有”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街道党委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激励机制,实行村干部效益工资与工作实绩直接挂钩,对工作成效显著、能力较强的村干部额外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是坚持目标管理,实现了由“无责办事”向“有责办事”方面转变。街道党委把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具体化,明确村书记、包村干部职责,制定了《村级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和党建创优规划,进行分值量化,实行“一分六元”奖励机制,逐步形成了年初有目标、年中有督查、年底有量化考核,评先选优,奖优罚劣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