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服务网络。在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要求所有涉农站所入驻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推行为民服务领办代办制,党员干部成为群众办事的代理员,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在社区实施“便民工程”。全市21个社区,均建立和完善了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深入开展“第一时间”便民服务活动,成立社区“便民服务站”21个,及时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目前全市已形成覆盖全面、功能规范、服务便捷的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网络。
二是开通服务直通车。由市科协、农业局、科技局、就业局等11个市直部门联合组成8个技术服务小分队和思想道德、法律法规宣讲团,常年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培训和服务。开通了党员创富、创业工程专家咨询热线、市长服务热线,开设了手机短信平台,随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及时提供就业和产品供求信息。
三是实施服务公开承诺。在全市开展党组织关爱党员、党员服务群众“双承诺”活动。通过公开承诺、全程示诺、监督践诺、民主评诺的方式,把党组织服务民生机制落到实处,服务抓出实效。同时启动公职党员进社区承诺履责工程,全市5000余名公职党员到社区认岗定责,自主选择党员先锋岗位,为公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区提供平台。
四是建立服务包保机制。广泛开展领导干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包联企业、产业大户活动。鼓励广大干部向经济主战场集聚,为企业、产业大户及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全市333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与263户企业215个产业大户结成包保帮扶对子,通过联系帮扶,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营造了良好经济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