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老干部天地>工作动态

暮年逢盛事 老骥续征程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09-08-03

——市老科协会长侯德武先进事迹

2009年迎来祖国60周年华诞,同时也是中国老科协成立20周年,对于侯德武老人来说,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这是他担任吉林市老科协会长10周年。

侯德武从市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休后,心里总在琢磨:“党和国家培养了我这么多年,给了我那么多荣誉,难道退休就是我事业的终点吗?我要趁自己还有精力和能力,继续为党工作。”1999年,侯德武担任吉林市老科协工作者协会会长,找到了施展才能、发挥余热的平台。

一、把老年科技人才组织起来,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吉林省委提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要发挥老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侯德武担任老科协会长后,许多老科技工作者主动找到他,提出要为家乡发展干点儿事。这些老同志都是解放初期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长期奋斗在各行各业第一线。他们政治觉悟高、事业心强,各有专长,有的还是本地区行业权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吉林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何把他们更加紧密地组织起来,继续为吉林市的发展献计出力,是这位新任会长要做的第一件事。

首先,侯德武带领秘书处的同志深入到9个县(市)区和大中型企业。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他们看到,各县(市)区和企业都在研究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经济的措施,非常欢迎老科技工作者的参与,并提供了各种开发改造项目670多个,为老科技工作者找到了主攻方向和用武之地。

接着,他们又深入到各高校、科研院所、机关调查摸底,从中选出300多位老专家、老教授,组建了工程设计、化工、轻工、机电、农业、畜牧、环保等专家委员会,按照专业门类划分了专家组。建立了人才推荐机制。

目前,市老科协发展到有会员1000多人,26个专家委员会,33个专家组,31个基层老科协组织。健全的组织、活跃的会员、热心的基层领导,一大批甘愿奉献的老专家、老学者,使市老科协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省、市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先后有23个单位被省老科协、省、市老龄委评为先进集体,有3名会员光荣的被中国老科协评为先进个人,110名老会员受到省、市相关部门的表彰。侯德武2004年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人事厅授予老干部发挥作用标兵,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出席了全国老干部工作表彰大会;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标兵。吉林电视台、吉林市电视台、《江城日报》、市广播电台、市经广台对老科协的工作成果、老科技工作者的感人事迹都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报导,《人民日报》的记者也曾对他们进行专访,老科协的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加强协调和服务,为老科技工作者施展才能营造好环境

老科技工作者从工作岗位退休后,地位、环境、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在发挥个人才能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也存在一些顾虑。其一是有心为振兴吉林献计出力,谁为他们牵线搭桥?其二是离退休人员没有单位依托,谁信得过?其三是从机关退下来的老同志,有技术但没职称,谁敢用?

针对这些问题,侯德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一是协调有关单位与老科协建立了项目对接组,为老科技工作者承揽业务牵线搭桥,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二是设立了吉林省工程技术咨询公司吉林市分公司,组建了东明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取得了国家级资格证书,可以进行工程立项、包装、融资、招商,为老科技工作者献计出力搭建了平台。三是按照省老科协有关文件精神,为一部分从机关退下来的老同志晋升了高级职称。

老科协会员多数已经六、七十岁,要组织他们老有所为,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工作环境。侯德武订阅了多种文摘、报纸以及全国各地老科协通讯,摆放在办公室,供大家前来阅读。还为爱好书法、绘画、剪纸的会员组建了培训中心。市老科协每年在春秋两季都召开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会议,找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工作加休闲,愉悦身心。健康咨询专家委员会的老医生为老科协的会员们检查身体,做健康咨询,理疗保健。大家都说,侯主席是他们的老大哥,老科协是他们的家。

三、抓住机遇,发挥专长,为推动我市经济振兴献计出力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经济要振兴,科技要先行,历史给老科技工作者再一次提供了展示自身价值的机会。

---发挥参谋、顾问作用,积极参与大项目的规划和论证

日前,市委老干部局组织原市级老领导参观了坐落于龙潭区的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吉林化工园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资格。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规模宏大的园区雏形出自于市老科协之手。早在2003年,市老科协受市政府委托,编制吉林化工发展蓝图。在侯德武的带领下,成立了由20多位资深化工专家组成的专家团,他们走访了30多个与化工有关的单位,发放了数百份调查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召开了十几次座谈会,筛选适合我市发展的项目。他们就产业链怎样形成、下游产品如何开发、投资渠道如何形成、环境保护、配套设施等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并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编制出《吉林市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规划》。这份规划,提出了我市化学工业未来20年的发展目标,对于提升我市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市产业、产品结构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发展龙潭区的化工产业,侯德武组织专家参与论证,与市有关领导、区委、区政府领导及职能部门领导共同研究,专家们就发展精细化工、碳纤维、有机硅、乙烯助剂等项目提出具体建议。

---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攻关,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侯德武的组织下,市老科协各专家组以技术开发、技术攻关、技术咨询和技术协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如,受吉林大通石墨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编制了《新型细颗粒化工石墨材料可研技术报告》,通过了省科委的鉴定,报送国家科委批准,这个项目投产后,产品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科委拨了100多万元资金,支持这个企业的创新发展。

又如,中草药生产基地的老专家赵传彦成功研制了北芪绿茶、参芪绿茶,通过老科协牵线搭桥,与吉林市北芪绿茶有限公司合作,组织开发生产,总投资2300万元,年产40吨。该项目的开发、投产,结束了我国东北不产茶叶的历史,填补了我国制茶业的一项空白,而且对优化农林产业结构、实现农林资源高效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又如,通钢九一四厂是50年代军工厂,他们生产的无缝钢管必须经过酸洗,劳动强度大,污染严重。侯德武亲自带领环保专家组研究办法,最后投资100多万元将废酸重新利用,并生产出硫酸亚铁的副产品,彻底治理了污染。他们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了222医院、附属医院和铁合金厂的环保问题。

又如,林业专家组发明了干根网状护坡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南水北调期间,山东省地段水渠护坡采用了这项技术,山东省水利厅长亲自到现场查看,给予了充分肯定。这项专利技术还将应用于我国西部地区植树造林工作,为西部生态建设做出贡献。

---送科技下乡,实实在在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

2006年1月,侯德武组织了五位农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专家,组成报告团,到五县四区为农民讲授农业、养殖业和防控禽流感知识,历时15天做了9 场报告,向农民发放2000多份技术资料,把当年的市场形势讲给农民,帮助分析当年上什么项目行,上什么项目不行,深受农民欢迎。2007年组建了农村科技致富工程专家服务团,侯德武担任团长,他和专家们一起下乡,到田间地头,到畜禽养殖现场,下乡14次,走遍了各个帮扶点,实地解决农民生产中的难题。

畜牧兽医专家委员会26位成员,向30多个乡镇、250多个村屯、2000多个养殖户提供了饲养和防疫服务,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技术咨询,进行现场指导,编辑发放养殖导刊10余期1800份,对提高畜禽饲养户管理水平,提高饲养成活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农业专家委员会的水稻专家,针对水稻生育中后期病虫害较多,如果一病一治、一虫一防,要打很多遍药,费工费钱,还常常漏防,他们开展新药研制攻关,经历了多次失败,终于研制出一种只打一遍就能防治多种病虫害的复合制剂,被国家定名为“病虫全克”。

中药材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在永吉、舒兰、磐石等30多个乡镇举办技术讲座,听众达4万余人,免费发放科普资料4万余份,推广种植长白山药材2000余亩,先后在桦甸八道河子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在欢喜、新立建立中药材种苗基地,使农民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长白山特产研发专家委员会,设立了特产技术信息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示范基地,使长白山特产做到研、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农民解决了产品销售难题。

侯德武还带领专家,向更高、更艰难的科技领域攀登。特产研发委员会的农业专家,瞄准了盐碱地改造项目,如果成功将是独家专利,对我省中西部乃至全国大面积盐碱地开发利用,实现我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意义重大。经常反复的科学实验,他们研究出了治理盐碱地的新技术。2007年首次在长岭试种70公顷,在PH值高达8.5,过去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当年产粮,获得成功。2008年扩大改造,种植200公顷,亩产达到1600多斤,同时富硒香米试种也获得成功。今年,继续扩大改造1000公顷,目前长势良好。侯德武给省长写信,建议把盐碱地改造新技术在我省中西部盐碱地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省长韩长赋和主管农业副省长王守臣做出批示:抓一下这个典型,调查总结。省领导的关注,给了他们更大的信心。将昔日贫瘠的盐碱地打造成丰盈的米粮川,把我省的西部变成塞北小江南是这些老专家们的美好憧憬。



下一篇文章: 市委老干部局以“五讲”为载体不断推进老干部工作
上一篇文章: 切实做好困难离休干部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