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老干部天地>工作动态

市委老干部局以“五讲”为载体不断推进老干部工作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09-07-17

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做好当前老干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五讲”活动,不断推进老干部工作。

开展“讲学习”活动,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组织老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老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汇聚到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市老干部理论宣讲团成员深入老干部中进行对话,答疑解惑。船营区11位老干部宣讲员,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进行专题宣讲。舒兰市成立老干部理论研讨协会,又称“银色论坛”,开展了“科学发展观”、“百年奥运”等专题研讨和辅导。抓好“五好党支部”建设,对离休干部党员进行普查登记,普查工作采取填报《离休干部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情况表》和征求意见、建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了解全市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的基本情况。通过普查登记,为下步工作奠定基础,做到每个老干部党员组织上有归属、活动有人管。

开展“讲政策”活动,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各级党委、政府和老干部部门认真贯彻市委的要求,做到“政策有的,落实到位,条件允许的,尽力而为”。普遍提高医疗统筹标准,有的达到14000元,基本满足了老同志医疗的需要。提高护理费标准,兑现增加的生活补贴。建立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落实帮扶资金。

开展“讲贡献”活动,发挥老干部作用。各级老干部部门搭建平台,树立典型,引导更多老干部参与到经济、社会建设中来,奉献余热。在全市表彰会上表彰40名老干部先进个人,这些老同志是发挥作用典型的杰出代表。舒兰市电视台开辟“夕阳风采”专栏,专题报道老干部先进事迹,还编成《夕阳风采》一书,印发给广大老干部。永吉县在老干部中开展“我为加快发展献良策”活动,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去年,全市各级老干部部门和老干部共同招商引资一亿余元。

开展“讲服务”活动,加强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按照中组部“四就近”要求,细化服务标准,提出“让老干部活动有场所、组织有归属、生活有人照顾、发挥作用有平台、就近能保健、就医能选择满意医院”的目标,把社区服务与老干部部门服务、主管部门服务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关爱到家”走访慰问,做到“五知一跟”,即,知道老干部住处,知道老干部身体和家庭状况,知道老干部的关系归属,知道老干部的困难,知道老干部的意见,跟上有针对性的帮扶。重点照顾好独居的老干部、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干部和家庭状况差的老干部,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目前,已经选择6个社区进行试点。

开展“讲健康”活动,组织文体活动,丰富和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各级老干部活动室和老干部大学充分发挥阵地作用,为老干部学习和娱乐提供优良服务。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组织老干部参加全市文艺汇演、歌咏大赛,组织各类球赛、棋赛和书画展览等,以隆重、热烈的活动抒发老干部的爱国情感,展现老干部的时代风采。

(尹丽丽投稿)

建立完善特困离休干部帮扶机制

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

去年以来,我市把建立和完善特困离休干部帮扶机制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市委老干部局制定有关方案,落实具体措施,推动了这方面工作有序开展。

一、“关爱到家”,全面掌握老干部的生活情况

2008年4月,下发《关于开展“关爱到家”走访慰问活动方案》,突出为老干部“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求全市各部门和县市区,走访到每一位老干部家中,宣传政策、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对确有困难的老干部,要采取措施帮助解决。特别强调“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挂帅”,“争取支持、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确保不遗漏一位老干部”。在走访慰问过程中,附带老干部生活、身体、思想等情况调查表,深入了解老干部各方面情况和意见建议。

通过“关爱到家”活动,对全市老干部的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情况、住房情况等做到了全面掌握。离休干部健康状况良好的占38%;患有各种疾病的占51%;长期卧床不能自理的占11%。住房情况相差悬殊,条件最好的,住房面积达到200平方米,100平方米以上的占10%;条件差的,租房住的2%,住平房的2%,住房面积40平方米以下的有3%。通过调查发现,造成离休干部出现生活困难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病”致贫。虽然建立了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机制,但还需要一些自费药品、偏方、营养药品维持,离休费大部分支出在治病、吃药上,经济负担重。二是因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致难。调查发现,部分常年瘫痪的老干部需要雇佣1-2个保姆轮流照顾,使家庭帮扶养老功能日渐弱化,使老干部面临着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生活质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是因“养”致困。部分老干部配偶没有工作,家人患病,子女下岗、吃住父母全包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要负担第三代上学费用,老干部成为家庭经济的“顶梁柱”,生活压力加大。

二、结合实际,制定特困离休干部帮扶机制

2009年1月,市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确定的帮扶对象是“参加革命时间早、家庭收入低、患有重大疾病、长期偏瘫生活不能自理、配偶无工作并患有重大疾病、无房户、居住条件较差的平房户、遭受自然灾害或家庭意外变故等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及鳏寡孤独的离休干部”。确定了帮扶措施,开展“五帮”活动,即帮思想、帮就业、帮医疗、帮卫生、帮特困;落实领导包联制度,各级领导联系本区域、本单位的老干部,有关部门把这项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内容,落实包保责任。老干部工作部门全面负责、跟踪服务。同时规定“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部分资金,作为离休干部特困帮扶专项资金”。各县市区、部门在接到文件后,立即着手相继建立了帮扶长效机制,市直的帮扶资金15万元,昌邑区、龙潭区、磐石市10万元,舒兰市6万元,永吉县每年单列资金2万元,其他县市区采取实际发放、财政据实解决的办法。

为了加强对特困离休干部的管理,老干部局下发了《离休干部特困补助审批表》、《领导干部包联离休干部登记表》进行情况统计。要求各县市区和各部门将困难离休干部的情况登记造册,将困难离休干部的相关信息输入微机,建立数据库,随时对信息进行更新,掌握特困对象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特困对象,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到他们的心坎上。

三、全面推进,着力解决特困离休干部的困难

在完善困难离休干部帮扶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市委老干部局加大宣传和督查力度,努力形成尊老敬老、从优照顾老干部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好老干部的生活待遇,对于困难的老干部给予特殊照顾,确保老有所养。帮扶特困离休干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2008年到现在,全市各部门、各地在医疗、住房、解决子女就业等方面为老干部做好事实事198件,真正发挥了帮扶长效机制的作用。

(市委老干部局 尹丽丽投稿)



下一篇文章: 市委老干部局召开老干部工作现场会
上一篇文章: 暮年逢盛事 老骥续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