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一个开放的区域内,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创新单元相互联系和交流,并由政府对创新活动加以宏观引导的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其发展状况对区域创新活动具有决定性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不同,对区域经济支撑和引领的力度和方式也不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培育区域创新系统并推动其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在于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创造条件。它将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区域经济系统内,创造一种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般来说,区域创新系统可以分为创新主体发育、创新主体互动、创新网络形成和创新系统成熟四个发展阶段。
创新主体发育阶段。区域创新系统在形成初期,其发展主要依靠各创新主体的不断成长来实现。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逐步扩大规模,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努力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高等院校需要在实现人才培养功能的前提下,切实加强社会服务职能;科研院所要充分提高自身科研实力,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建设。为了促进创新主体的发育和成长,政府应加大创新经费投入、提供公共服务、优化创新环境,引导创新系统逐渐发展到下一阶段。与此相对应,这一阶段的区域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企业等主体的规模扩大和资本增加来实现,经济发展属于要素积累型。
创新主体互动阶段。随着创新主体的发育和成长,创新逐步由政府推动转变为市场多元主体共同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在市场作用下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得到较大发展,创新系统的实力得到增强,其结果和表现是新产品不断涌现,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改造速度加快,从而推动经济较快增长。在这一阶段,区域的经济增长逐步转变为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经济发展的路径主要是规模扩大与结构改善并重,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主。
创新网络形成阶段。随着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的互动越来越多,它们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下逐渐形成创新网络。这时,区域创新系统内部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逐渐形成,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成为技术创新所需知识、思想、技术和人才的重要来源。能不能形成创新网络,关键在于能否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机制将产、学、研等创新主体联系起来,加强它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创新网络一旦形成,将有力地促进知识、信息、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极大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这一阶段,区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各创新主体的知识整合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走的是依靠创新驱动的路子。
创新系统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是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高级阶段。创新系统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政府的职能得当,充分发挥激励创新的作用;市场在组织、调整、配置创新资源方面起主导作用;创新系统的创新产出和创新人才基本能满足社会需求,主导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大幅提高。在这一阶段,区域的经济发展也迈上高级阶段,知识经济模式基本建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
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密切关系。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阶段进行科学界定,可以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所处阶段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