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文章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08-06-02
高广滨

长春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在东北振兴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春市抢抓机遇,积极破解体制性、结构性难题,各项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振兴的良好势头。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7%,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5.1%,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3.9%,人均GDP达到3750美元。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在科学发展中推动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长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保证和行动纲领。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第一要义是发展经济。要结合长春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发展基础,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突出工业强市,加快工业提质增速。长春是一个工业化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潜力都在工业。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工业振兴作为长春振兴的核心任务。一是着力打造大产业。通过实施支柱产业、主导产业、重点产业、优势产业推进计划,加快实施汽车、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双千亿增产工程”,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二是着力扶持大企业。通过实施“骨干企业扶持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一汽集团、大成集团、皓月集团等龙头企业壮大实力,大力培育和引进新的骨干企业,打造超十亿、超百亿、超千亿的企业集群。三是着力引进大客商。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对接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港澳台企业等重大战略投资者。四是着力节能减排。支持和发展节能环保企业,限制和淘汰污染高耗企业,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突出服务业兴市,培育新的增长点。走工业强市、服务业兴市的道路,实现工业和服务业联动发展。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产业升级为主线,以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为方向,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重点,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集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培育特色品牌,提升服务业档次,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领域,构筑与长春新型工业基础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与生态宜居城市相融合的服务业体系,建设区域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加快实施服务业振兴规划,重点发展金融、信息、中介、现代物流、商贸、旅游会展、文化和民生服务业,使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突出城市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强化“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意识,坚持软环境硬环境建设并重,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抓硬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大铁北改造和南部新城、西南工业区、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以及各类开发区、园区建设,启动建设哈大客运专线、长吉快速铁路、长春西客站、轻轨三期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抓软环境建设,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清廉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明优惠的政策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发展的舆论环境,努力让群众满意、企业满意、投资者满意。

突出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努力打造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积极推进粮食增产工程,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畜牧业,加快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全面带动农副产品十大加工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县域经济总量攻坚、结构攻坚、效益攻坚,努力提高县域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份额。

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加快和谐长春建设步伐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把改善民生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百姓。既要从全局上做好战略谋划,认真落实《长春市2008—2012年民生规划纲要》,又要抓好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围绕增收、就业、住房、环境、交通、教育、卫生、治安等民生问题,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从最具体的问题抓起,从最困难的群体抓起,全力办好《长春市2008年民生行动计划》确定的102件民生方面的实事、好事。

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就是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城市低保与物价水平联动机制、公益事业社会投入等民生保障长效机制,努力使民生改善长效化。创新工作载体,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宣传政策、促进就业、扶危济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职能和作用,帮助老百姓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从最具体的问题抓起,就是要确立民生问题无小事的理念,从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就业、住房、医疗等具体事情做起,突出做好对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推进养老和医疗保险“两个基本覆盖”,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困难户泥草房改造,全面推进“市民生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从最困难的群体抓起,就是要积极构筑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突出抓好城乡低保、优抚对象、困难劳模、孤老孤儿、残疾人等特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认真开展“万户特困户结对救助活动”,重点解决特困家庭温饱和就医、就学、就业等实际困难,缩小困难群体与全市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三、以作风建设为引领,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

振兴长春老工业基地,关键在党。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以求真务实作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把繁荣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确保一方平安、引领一方风气作为党委政府的基本职责。结合长春实际,我们将突出抓好以倡导干事、为民、和谐、清廉为核心的风气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大力弘扬干事的风气。进一步明确干事的目标,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突出干事的重点,把党员干部的精力集中到科学发展、全面振兴上来;端正干事的导向,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搞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谋发展上,用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上,用在营造集中精力抓发展、齐心协力干事业的氛围上。

大力弘扬为民的风气。强化执政为民意识,树立为民、爱民、惠民之风,察民情、听民声、惜民力、解民忧,特别是把解决好民生问题放在首位,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大力弘扬和谐的风气。按照“团结干事、和谐共事、按章办事”的要求,加强和谐班子建设,带动和谐机关建设,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干部和单位,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

大力弘扬清廉的风气。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坚决杜绝以权谋私,树立清正廉洁的干部形象,以廉政勤政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为加快长春发展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和工作氛围。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



下一篇文章: 以理论的清醒保证实践的自觉
上一篇文章: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