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助推经济快速发展——吉林高新区建设产业人才高地纪实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11-04-14
  吉林高新区坚持科技兴区、人才强区战略,从构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入手,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切实发挥人才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收到了明显成效。
  筑巢引凤,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一是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基地。高新区累计投入10亿元,建成了创业中心、电力电子工业园、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民营科技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面积达9万平方米,每年“孵化毕业”企业近50户。现有孵化企业560户,软件企业124户,留学生创办、领办企业80户,国家和省级研发中心12个,自主知识产权产品950种,硕士以上研发人员780人。拥有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01家,占全市的85%左右。二是建设高端人才创业载体。2006年,高新区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集聚高端人才提供了平台。为实现科研成果与企业的有效对接,高新区先后依托华微电子、光大电力、大仝数码等3户企业设立分站;在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园、北华大学科技园、吉林永大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6个博士后创业基地。截至2010年10月,进站博士达到58人,已成功创办领办15户企业。三是建设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载体。为了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到高新区创业发展,早在2000年就创建了吉林高新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几年来,共吸引海外归国留学人员105人进驻园区创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的科技企业集群,年创产值达3亿多元,有的企业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和火炬计划项目,还有一些企业自主研发的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拓宽渠道,扎实抓好招才引智。一是以企业为主体招才引智。企业是用人主体,也是招才引智的主阵地。几年来,高新区积极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立足需求,面向市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中国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进驻高新区后,面临人才短缺困难,高新区积极牵线搭桥,通过帮助企业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在网上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宣传人才政策,组织企业参加人才招聘会等形式,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30多人,技术和管理人才100多人。去年,浙江新湖集团在高新区投资建设50万辆整车生产厂,高新区以整车厂为招才引智载体,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技术研发人才,目前,整个团队已经组建完成。二是以科技项目为载体招才引智。为引进人才,高新区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对科技项目的扶持力度。近五年,高新区企业成功研发且获得各级主管部门鉴定的科技成果715项,其中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4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39个,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专项4个,获得国家、省科技与产业扶持资金近4.5亿元,通过这些科技项目引进高科技人才120人。三是以高校为依托招才引智。为搞好招才引智,高新区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资源。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项目与企业的资金和市场开拓能力进行对接,采取多种方式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先后同清华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光机所等38个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几年,共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0多项,引进高层次人才320人,引进各种短缺的专业技术人才700人。
  强化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用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先后出台了《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相关规定》、《吉林高新区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14个文件,从研发投入、项目扶持到人才选拔培养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使人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的荣誉感。二是用优质服务感动人才。努力完善服务体系,营造“引得来、留得住”的人才环境。开展跟踪式服务,免费为企业员工申报和晋升职称、人事代理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几年来办理转正定级手续1700余人次,办理了职称申报、职称晋升1380余人次。三是用真情留住人才。从驻区企业和创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入手,为进区人才解决难题。近几年共安置134名子女免费到重点中学上学,对于未就业的子女,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都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口联系或安排到相应企业工作。(市人才办)


下一篇文章: 大学生村官管理应避免五个误区
上一篇文章: 依托人才优势给力企业腾飞——吉林市东北电院开元科技有限公司以人才引领企业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