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永吉县坚持把“打造创业文化、推进全民创业”作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经济总量再翻一番”的重要内容,通过优化创业环境、强化创业服务、挖掘创业资源,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支柱企业,大力扶持创业主体创办企业、创立市场、创造财富,全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
一是大力宣传经济领域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积极营造全民创业的舆论氛围。制定《“魅力永吉”对外宣传活动方案》、《2010年全县新闻宣传工作安排意见》,重点围绕中新食品区、永吉经济开发区、钼矿扩产项目、万昌石油天然气项目、冀东水泥项目建设等内容,开辟电视专栏专题进行宣传。在《江城日报》发表了《抓住关键项目,永吉县先迈一步》、《突出投资拉动,强化项目带动》(李长山书记访谈)等文章。围绕经济发展成果、民生工程、全民创业、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在省市报刊先后发表了《永吉县重奖发展功臣》、《永吉县打造三大经济增长极》、《党员扛创业旗》、《养鸡女带500农户创业》等经济和创业类新闻稿件100余篇。策划中新食品区擎天柱宣传牌匾5块,设计制作永吉经济开发区宣传牌匾2块,分别立于吉长高速和吉桦路羊草沟处。开设“戮力同心、苦干三年,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再翻一番”、“重点项目跟踪”、“永吉巾帼展风采”等专栏。在7.28特大洪灾宣传期间,制作“抗洪救灾特别新闻节目”115期,播发“决战大洪水”系列报道17期,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灾情原因、恢复重建进展,增强抗灾自救、继续创业的信心。在中新食品区、创建省级卫生城、县十二届九次全会等重大活动宣传中,采取街面宣传、电视宣传、网络宣传同步方式,充分宣传各项工作的重大思路和奋斗目标,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关注发展、投身发展的热情。
二是紧紧围绕“全民创业、富裕百姓”主题,倡导创业精神,营造创业氛围。结合“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吉林振兴”大讨论活动和“转变发展方式”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打造具有永吉特色的创业文化,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动员引导“百姓创家业、企业创新业、能人创大业、干部创事业”。以“创新、创业、发展”为主题,开展“如何创业、怎样创业、我为创业做点啥”专题讨论,引导干部群众改造永吉地域文化中的先天不足,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努力树立鼓励奋斗、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倡导追求财富、崇尚创造、宽容失败的文化理念,让尊重创业成为一种价值取向,让创业光荣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形成具有永吉特色的全民创业主流文化,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组建宣讲团、开展大集宣传等方式,广泛开展了送政策、送信息、送项目、送技术、送法律、送岗位“六送”活动。大力宣传省市县《关于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在各领域开展了“创业就业援助”系列实践活动,积极为创业者提供政策信息、资金技术、市场项目、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帮扶。
三是落实扶持政策,为百姓创业就业提供减免税支持、信贷支持和岗位支持。突出抓了三项重点工作:(1)落实政策促就业。认真做好各项政策延伸和拓展。针对享受政策期满、仍未实现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开展了社会保险补贴申报认定工作;协调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落实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困难人员和大学生创业人员的税费减免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工作力度,落实“一缓一降两补贴”政策。(2)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和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促就业、促创业。新增开发公益岗位1320个,有力地解决了灾后失业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问题。增加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500万元,放大贷款2500万元。扩大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规模和担保范围,规范、简化操作程序,强化贷款基础管理,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150万元。(3)强化措施促就业。采取有力措施开展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活动。通过开展“进城务工、帮您解难”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吉林保安进北京”、“劳务交流大会”、“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实现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和有序转移。灾后,制定下发《灾后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实施了系列援助行动,全面开展了外出务工需求情况调查,组织了用工洽谈会、招聘会和送岗位下乡推介会,就地就近转移2230人,异地转移15150人。
四是突出“广、实、新”三字,扎实开展培训工作,以培训带动就业、促进创业。宣传培训突出“广”。采取了“集中宣传、入户宣传、活动宣传”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开展培训突出“实”。严格按照省、市相关政策要求实施培训。全面推行“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后续服务”的创业模式。严格教学管理、保证培训师资,保证培训时间、培训质量,使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SYB创业培训、为灾民免费开展的技能培训,尤其得到学员的好评。培训过程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培训模式突出“新”。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把创业培训地点设在了乡镇,学员们参与度高。加大了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新购置了投影仪等设备,使教学现代化。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网上教学模式,节省了学员的费用,有效利用了时间,搭建了沟通平台。
五是拓展劳务信息发布渠道和覆盖面,提高信息使用率,做到信息发布及时、准确、有效。在县人力资源市场内利用大电子屏幕、触摸屏幕、信息公告栏及时发布各类信息。通过各乡镇、社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揭示板发布各类信息。通过各社区及村协理员入户传递信息。协调县广播电视局不定期发布信息。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网站发布信息,鼓励本辖区内的各类企业和求职人员开展各类网上自助式就业服务。组织引进企业专场招聘会、人力资源市场春季劳务交流大会和二次招聘会,共近百家企业现场招聘,提供5000余条用工岗位信息供求职者选择,达成用工协议500多人,提供创业推介项目100多个。
六是加强创业园区、创业大市场建设,推进创业孵化进程,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利用县内适合聚集创业的场所,积极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岔路河工业集中区、商贸园区已经入住54户企业,安置231人。位于口前镇西山社区的嘉隆创业大市场目前运行良好。
七是加大对受灾个体工商业户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制定出台了《关于对受灾个体工商业户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对受灾个体工商业户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放宽担保范围的通知》。在办理过程中,简化手续、降低门槛、急事快办,放宽担保范围,确保小额担保贷款及时发放到位。面向个体受灾户219户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达146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