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队伍建设

蛟河市人才工作“三下功夫”惠农增收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10-10-19


蛟河市始终把加快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培育和使用作为壮大农村人才市场,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狠下功夫,真抓实干,收到了明显效果。
一是广辟渠道,在培训上下功夫。以提高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为重点,加大培训力度,将人才培育纳入全市农村党员干部整体培训规划之中,常抓不懈。一方面充分发挥各乡镇党校、村级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等阵地作用,分期、分批组织各类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立足市情和产业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乡土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组织种植、养殖大户和村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
二是发挥合力,在服务上下功夫。以提高全市农村乡土人才返乡创业积极性为目的,强化措施,营造氛围,为农村乡土人才提供全程服务。各乡镇党委有效利用每年春节在外创业人员返乡时机召开座谈会,宣传家乡的惠农政策;新闻宣传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宣传返乡人员创业典型;劳动就业部门专门设立返乡人员创业服务站,帮助指导重新创业;妇联、团委等部门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一系列服务工作,着力打造返乡创业的“绿色通道”。同时采取举办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讲座、积极宣传惠农政策、优先向乡土人才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等形式向乡土人才及时宣传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支持乡土人才干事创业,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示范带动能力。
三是创造条件,在转移上下功夫。针对今年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农业减产农民减收的实际情况,市委加大大灾之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有效弥补受灾群众的灾害损失。市劳动就业部门通过积极深入村屯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发放用工信息,向青年农民广泛宣传用工企业的生产、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工作时间、社会保障等相关事项,介绍受灾群众中的焊工、瓦工、木工等共1328人外出务工,目前全市实现劳动力转移2.2万人,实现劳务创收1500余万元,确保了农民减产不减收。


下一篇文章: 人才兴业谱华章——2004年以来全省人才发展综述
上一篇文章: 蛟河市强化村级党组织责任做细大学生“村官”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