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搭建有效平台畅通大学生“村官”入党渠道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10-06-21
近年来,蛟河市委组织部通过调研走访、谈心谈话了解到由于个别大学生“村官”入党积极性不高、到村任职时间短、发展党员数量受限等多重因素影响,致使大学生“村官”出现了入党难问题。为此,蛟河市委组织部创新工作思路,搭建有效平台,为大学生“村官”加入党组织创造条件。
一是建立大学生“村官”QQ交流群。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党员担任群主,定期在群内组织学习交流。每月由一名大学生“村官”党员在群内为大家上党课,加强对党的知识的培训和理论学习,深化对党的认识,激发大学生“村官”入党热情。二是成立大学生“村官”党支部。按照相邻就近原则,在全市18个乡镇街区成立了5个大学生“村官”党支部,由市委组织部机关干部担任大学生“村官”党支部书记,明确一名大学生“村官”党员担任副书记,定期开展组织生活。有入党志愿的大学生“村官”可向所在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也可向大学生“村官”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拓宽了入党渠道。三是实行大学生“村官”入党三方培养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全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实行所在乡镇党委、所在村党组织、所属大学生“村官”党支部三方培养机制。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培养人,定期与大学生“村官”进行谈心谈话,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直接培养人,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搭台设岗,为其施展才干,建立群众基础创造条件。大学生“村官”党支部作为间接培养人,定期吸纳大学生“村官”参加支部活动,增强组织吸引力,促其思想上不断进步,政治上不断成熟。
目前,全市82名大学生“村官”中,已有党员45人,占大学生村干部总数的55%。将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党组织队伍中,不但优化了农村党员结构,提高了农村党员素质,而且大大增强了大学生“村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农村发展的各项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