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安
党的人才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丰富和发展人才的含义、标准及其成长、使用、管理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中国特色人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人才观的发展演变标志着党对干部人才工作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也标志着党执政能力的不断提升。
党的人才观的发展历程
党的人才观是党对人才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党对人才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发展需要不断深化。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建国以来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根据当时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工作方针。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力批驳了“文革”时期盛行的“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等极“左”思潮。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选人要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红”就是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专”就是学习和掌握现代化建设的专业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内行和能手。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由此,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成为我国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在“两个尊重”、德才兼备和“四化”方针的指导下,我国逐渐形成了规范系统的人才评价标准,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人才理论,对人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人才观的核心理念,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一个突出的理论贡献。1996年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在人才。”“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1998年他在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2001年他在同国防科技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指出:“要更新人才工作的思想观念。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2002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是对“两个尊重”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2003年12月,我国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科学的人才观,不仅解决了当前人才工作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新突破、新发展。科学的人才观对人才概念作了新的定义,即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科学人才观突出了人才的群众性及其劳动的创造性,是识人标准、选人视野的重大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和群众观,有利于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标志着我国人才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党的人才观发展的特点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人才观的发展演变,充分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鲜明的时代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面临着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突飞猛进的新形势,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这种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占据人才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敏锐地把握这一时代脉搏,不断继承、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
独特的创新性。党把马克思基本原理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特别是人才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对人才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这些观点处处闪耀着独具中国特色的创新光芒,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新领域、新境界。
内在的一致性。党的人才观紧紧围绕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根本任务。从“两个尊重”发展为“四个尊重”,从“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发展为“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深化到“人人都能成才”,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主线,强调对人的理解和尊重,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理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深远的影响性。党的人才观对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人才工作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在“四化”方针指导下,大力改革不合时宜的干部人事制度,废除了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正常的离退休制度。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思想指导下,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颁布和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人才选拔、管理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在科学人才观的指导下,改革选人、用人方式,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选拔使用了大批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人事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