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队伍建设

江城人才工作2008年第4期(总第40期)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08-04-02

吉林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年3月14日

编者按:
  “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是我省重点人才项目之一,省委、省政府领导,省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完成项目任务指标的态度十分坚决。项目实施三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的努力下,我市共选送822名优秀农村青年入校学习,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0%,项目运行总体情况良好,但各县(市)区之间发展不够平衡。处于同一地区,舒兰市、丰满区也同样面临生源不足、宣传动员工作难度较大等实际问题,但他们目前已分别完成了本地招生指标的84.8%和95.9%。他们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领导重视,态度坚决,措施得力,工作到位。今明两年是项目实施的关键阶段,也是攻坚阶段。希望各县(市)区认真学习借鉴本期刊发的舒兰市、丰满区的招生工作经验,以更大的决心,更得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完成好一村一名大学生招生任务指标。
舒兰市在“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实施工作中
注重把握关键环节 确保“四个到位”

舒兰市在“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招生工作中,从实际出发,采取有力措施,把握关键环节,确保“四个到位”,每年都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招生指标。项目实施三年来,全市先后选送了178名优秀农村青年到省内高等院校参加大专学历教育,占全市210个行政村总数的84.8%。
  1、思想认识到位。舒兰市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深刻认识到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对于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从源头抓起,提高对招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和领导力度,全力以赴做好招生工作。为此,每年在招生之初,市里都要召开专题会议,认真传达和学习省、市有关招生工作的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抓好项目招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领导重视到位。每年在招生时,市里都及时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把涉及招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如教育局、农业局、财政局、团市委、妇联等都纳入到领导小组成员之中,共同研究全市招生工作,分析有利和不利因素,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同时,召开由乡镇街主要领导参加的招生工作会议,部署全市招生工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永忠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亲自参与招生工作全过程,对个别在招生工作中有畏难情绪的乡镇领导,及时通过谈话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提高他们对招生工作的重视,并在招生期间亲自带队到各乡镇街了解招生工作进展,由各乡镇街党委书记亲自汇报本乡镇招生工作安排部署情况,进一步提高了乡镇街党委对招生工作的重视。
  3、宣传发动到位。舒兰市把搞好宣传发动做为一项重要环节,灵活采取多种办法,积极引导和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青年踊跃报名参加考试。一是利用舒兰市广播电视台进行为期一周的连续播报,广泛宣传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的重大意义,宣传招生的条件、名额、报名办法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等。通过市电视台的播报,使全市一些村级宣传死角也得到了有效添补。二是及时下发宣传资料。把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宣传资料及有关院校的基本情况,及时下发到各乡镇街,每一个行政村都张贴了招生公告。各村党支部利用村级广播连续播放有关招生工作基本情况,并由村干部逐户进行宣传发动,帮助农民澄清模糊认识。三是利用乡镇电视插转台进行广泛宣传,使招生工作相关事宜在农村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安排部署到位。一是搞好调查统计,科学分解任务。在招生工作会议前,把全市行政村总数和已经完成招生任务的行政村数进行认真统计,按照五年完成任务进度,科学合理的给各乡镇街下达招生指标,这样前几年招生工作力度大的任务就少,前几年招生力度小的任务就多,各乡镇街对任务指标都没有疑义和怨言。二是签定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人。在招生会议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永忠现场与各乡镇街党委书记签定招生工作责任状,明确党委书记是招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并把招生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各乡镇街年末重点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各乡镇街也同各村党支部签定责任状,切实把招生任务落到了实处。三是因地制宜,灵活采取多种措施。各乡镇街在招生中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招生办法。有的乡镇街采取领导包保的形式开展招生工作,有的建立了奖惩激励制度。金马镇为动员农村青年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党委为学员报销寒暑假以及农忙时的路费。白旗镇对完成招生任务好的村党支部奖励500元,对完不成任务的村每少一人罚款200元,并在年末班子考核中予以扣分。四是加强监督和调度。市人才办不定期深入到各乡镇检查招生工作,对工作不力的乡镇和村进行通报。同时,建立了定期调度制度,在招生期间每周都用电话方式调度一次各乡镇街招生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部领导汇报,帮助有问题的乡镇街制定补救措施,为完成招生任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舒兰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丰满区采取五项措施
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招生工作

  丰满区有49个行政村,目前已有47个行政村向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选送了学员,完成招生指标的95.9%。丰满区在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招生工作中,采取五项措施,连续三年超额完成招生计划指标。
  1、强化领导。明确区委组织部长、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为招生工作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负责招生组织指导工作;区委组织部和各乡镇党委每年召开一次招生工作动员会,逐级传达贯彻上级精神,落实招生计划指标,安排部署各阶段工作任务;区委有关领导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亲自过问,督促各级开展工作。
  2、制定规划。区委组织部把全区五年招生计划指标按年度分解到乡镇,要求各乡镇在完成年度计划指标任务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指标任务自主确定当年推荐报名青年的村,并鼓励乡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指标。全区有两个乡(街)第一年就完成了全部招生指标任务的50%。
  3、先易后难。在生源推荐上,各乡镇采取先从村干部和村后备干部中选人、先从工作积极性高的村中选人的方式,把具有强烈学习愿望的青年优先推荐入学。开展招生工作第一年,全区完成全部招生计划指标的33%,推荐上来的青年中党员占56%,村干部和村后备干部占31%,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对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村,一方面教育村干部提高认识,向先进村看齐;另一方面,层层签订责任状。2007年区委组织部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乡镇与当年计划完成招生任务的村签订了责任状,以指标方式,促其完成任务。
  4、适度调整。对于个别偏远落后、无符合招生条件青年的村,允许乡镇党委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把该村招生指标调剂给其他村。2007年旺起镇和前二道乡分别把一个村的招生指标调剂给了临近村,保证了全区招生任务的完成。对于偏远落后村中确有愿意参加学习但不符合条件的青年,经请示上级同意后,适当放宽招生条件同意报考。2007年经请示上级同意,区委组织部为2名青年放宽了招生条件,帮助他们实现了大学梦。
  5、提高考试通过率。组织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在乡务农青年统一参加入学考试,既增加了入学考试人数,提前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升学保障,也减少了补招时的工作负担。在2007年入学考试中,全区20名报名青年全部通过了考试,最终有18名青年报到入学,另外2名青年也进入了其他高等院校学习。通过采取灵活措施,三年来全区共完成招生指标47个,完成全部招生指标的95.9%。
           (丰满区委组织部人才办 谢玉斌)  



下一篇文章: 全面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上一篇文章: 磐石市:人才促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