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创造性的思维和超常规的举措来化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市。
“三年看吉林”必须要扩大经济总量。就发展现实看,我们一直不懈追求的投资拉动,仍然是快速壮大我市总量的最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花大气力谋划、引进、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同时,还要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十大功能区,在这个关乎全市总体布局调整的投资平台上,强化产业聚集效应,增强经济支撑作用。
“三年看吉林”必须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这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吉林市是传统的老工业城市,这些年来我们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特别是近两年,我市各产业的比重日趋合理,产业结构大为改观。但是着眼于未来,我们自身的结构问题仍很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通过结构调整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年看吉林”必须要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不断坚持和强化“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这个总的指导思想,在发展中不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把改善民生作为推进“五大新跨越”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民生改善中寻求发展动力,努力开创城市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新局面。
“三年看吉林”必须要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城市实力和执政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关系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基础。这意味着美好的城市形象不仅在于城市外在的景观、宜人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城市发展优势的体现,是城市功能完善的体现,是发展要素充分的体现。对此,我们必须坚持建管并重,把城市形象作为民生改善的一项举措、作为吸引资本进入的重要因素全力建好、管好,让城市形象在我市的发展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我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这是城市的内涵,也是产业生成的基础。这为我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尽快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了充分的前提条件。我们相信,唯有按照“三年看吉林”的目标努力拼搏、克难求进,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不远的将来,文化产业一定会成为我市的支柱性产业。
率先跨越,时不我待。在发展的新征程上,只要我们戮力同心,加快工作节奏,突出关键环节,真抓实干,推动工作落实,“三年看吉林”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全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