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时政评论

机关内部设施与民共享折射出了什么?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11-03-10

前不久看到《北京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北京西城区月坛街道居民可到国家广电总局内部食堂用餐,该街道与驻区国家机关的服务保障部门广泛建立联系,目前已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铁道部等10余家单位,开始尝试与社区居民资源共享。看罢,感慨颇深。长期以来,百姓对政府机关内部设施可谓是“陌生”。这种“陌生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往往会疏远政府机关与百姓的关系,造成一种“特权”的印象。在百姓的眼里看不到政府内部设施的模样,得不到这些设施带来的服务。这既不利于政府机关与民众良好关系的建立,又不利于充分发挥机关内部资源的服务功能,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

中央部委率先垂范,毫无保留将机关内部设施与周边民众共享,将政府机关主动融入社区,服务百姓,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服务于民的执政理念。

这是一种亲民之举。人民幸福,才是国之大福。将政府机关的内部设施与民共享,就是要给百姓带来方便,送去服务。这种做法一改以前政府机关在百姓心中的神秘之感,百姓与机关工作人员一同享用资源,政府与百姓的距离拉近了,感情深厚了,关系融洽了。亲民之举不仅会带来的是百姓的理解与支持,更会带来社会的和谐进步。

这是一种为民之心。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政府机关的设施是用百姓的钱建设的,应该让百姓来享受服务。将政府机关内部设施开放,实现与民共享,就是为了让这些设施为百姓服务,给百姓带来方便。可以说中央部委的这一举措是“执政为民”细节体现。

这是一种公开之意。将机关内部设施向百姓开放,开放的不是设施,而是整个政府机关。让百姓走进机关内部,了解机关内部,掀开了以往政府机关的“神秘盖头”,让政府机关更清楚的“亮相”,并将政府置于百姓的监督之中,消除误解,促进和谐。机关内部设施与民共享,让政府更加公开透明。(桦甸市委组织部 李和义)



下一篇文章: 弥足珍贵的经验——四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
上一篇文章: 夯实根基,筑就创新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