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时政评论

新华时论:谨防“评时冒汗 评后依旧”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10-12-06
  “住建委公开述职,群众麻辣批评很给力”;“公开述职,环保部门汗印桌面”;“南京直播局领导述职,官员冒汗群众叫好”……最近,南京直播10个局的局领导述职,成为街头巷尾广泛热议的“头条新闻”。

  群众评议年年有,缘何这次影响大?真,有一说一,有啥问啥,问得犀利,答得实在,全无导演与作秀成分;直,让现场群众直接质询领导,通过媒体现场直播让更多群众直接评议;实,评议结果不仅要排出名次,而且要如实公开,还要成为部门考核的依据——这是此次南京述职赢得好评如潮的“三字箴言”。

  确实,领导述职,群众评议,现场直播,网友参与,把“机关评议机关”变成了“群众评议机关”,变化巨大,影响深远,作用明显——

  其一,这种评议有助于强化公仆对人民的敬畏之心。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敬畏人民是公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可是,如果公仆在服务人民时,人民却无法对他的服务质量进行直接而有效的评价、监督、制约,久而久之,公仆就难免对人民生出怠慢之心。而干部公开述职接受监督,述职现场之所以“冷汗直冒”,就在于“考得不好”,会在领导、现场群众和网友面前丢分。这种压力,是转变作风、改进干群关系的“无形之鞭”。

  其二,这种评议有助于提升地方形象。让人民参与公共决策,让百姓监督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和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南京10个主要部门的领导干部纷纷亮相述职现场“向人民汇报”,有利于塑造现代、高效、开明、负责的政府形象,增加群众对政府的知晓度、亲切感和信任感,提升政府在招商引资和招商引智中的“软实力”。

  其三,这种评议有助于改进工作,预防错误。“压力是最好的免疫机制”。一些地方之所以胆大妄为乃至胡作非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无知无畏无压力。实施公开述职,给干部头上悬了一把剑,让他们心有所惧而思虑更细,即便百密一疏有了错误,述职时也能被群众及时发现,等于给部门工作上了一道保险,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错误、纠正失误。

  直播公开述职评议,虽然威力大到了让台上领导莫不“冷汗直冒”,但如果评时述职的压力不能传导为平时改进工作的动力,评时归评时,平时是平时,“评时冒汗”,平时照干,公开述职就将难逃“走过场”的非议。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完善公开述职的压力传导机制,增加群众在考核上的话语权,让百姓真正成为干部优劣的“红衣主裁”。

  建立质询回复制度,是完善述职评议机制的重要内容。公开述职不能止于现场直播,它应该成为部门改进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平台。在述职评议中,现场和网上的群众提出了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建立质询回复制度,不仅要认真解决问题,而且要给群众答复和反馈,并在网上公开。

  增加群众评议在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是提升述职评议威力的重要保障。要让干部述职评议评出一身汗容易,而要评出一身劲,就必须增加评议在干部心中的分量,将群众评议的结果与部门政绩和干部升迁直接挂钩,让百姓成为干部“成绩单”上的重要签字人,“考”得好的,给予奖励;“考”得不好的,严肃问责。只有这样,干部才能不但在评时高度重视评议,而且在平时也时刻惦记着群众评议。

  防止“评时冒汗,平时照干”,还必须增加部门工作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此次南京公开述职能让“干部冒汗”,直播,成功地把群众的力量引导到干部的面前,是个重要原因。如果能够不仅在评时,而且在平时,群众都能及时对政府部门工作发出声音、提出意见,评时的压力就能转化在平时,督促干部任何时候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认真履行好每一项职责,则“评时冒汗”先自消弭于平时实干之中。


下一篇文章: 领导干部要有“容骂”的雅量
上一篇文章: 人民时评:民营医院如何走进“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