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时政评论

“正面回应”引导网上舆论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10-12-06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切实解决有些领导干部对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准,正面回应社会舆情、网络舆情的能力不强,不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做群众工作的问题,是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要注意网上舆论,妥善应对网络民意。有个形象的比喻,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对于网络热点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妥善应对。妥善应对首先要有及时的措施。如果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则既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也不能赢得理解、解决问题。妥善应对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不能乱了方寸、失了分寸,而是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正面回应公众质疑,因势引导舆论走向。妥善应对还要有真诚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态,以宽广的胸怀直面网络热点;要有平等的姿态,以理性的目光了解真实的民意;要有积极的状态,以更加努力的工作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

  要敢于正面回应,不能只“堵”不“疏”。一些社会问题经过网络炒作,演变成了热点话题和热点问题,甚至由于把握不准、引导失当,放大了事件、激化了矛盾。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光“堵”不“疏”的结果。有些同志,或者刻意回避问题和矛盾,认为采取鸵鸟政策即可将事件消弭,或者只知道“堵”和“瞒”,对于群众的意见不能主动快速查清事实、认真纠错,致使问题越炒越热,矛盾越来越多。各级党员干部要从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确保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着力培养引导网络民意的能力,敢于正面回应群众提出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化解矛盾,更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推进。

  要敢于承认和改正错误,赢得网民和舆论的理解。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进入了“凸显期”和“高发期”,特别是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企事业单位改制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都应虚心接受批评、真诚集纳民意,而不是害怕和抵触,不能闹对立情绪、意气用事,更不能闻过不改。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要负责地作出承诺;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错误和失误,不能漠视、回避、推诿、饰非,要敢于承认,敢于面对,更要把采取的措施、纠正的过程如实地向群众说清楚;对于政策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要认真诚恳地向网民作出解释,取得群众的理解、谅解和支持。

  切实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上狠下功夫,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省委近日作出的关于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确定的新目标。我们要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网络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不断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下一篇文章: 人民论坛:国货“回力”,如何“永久”?
上一篇文章: 人民论坛:“能者多劳”与“劳者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