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句话是:挑战确实严峻,再一句话是:机遇依然存在。
总书记的论断精辟深刻,令人豁然开朗。当严峻的世界金融危机不期而至无可回避,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迎难而上,以积极的态度在危机中寻求机遇、把握机遇,尽快克服危机,并力求实现新的发展。
丧失信心比危机本身更可怕。在危机面前,没有信心的人往往止于恐惧而陷于被动,被来势汹汹的危机所吓倒、所压倒;而有信心的人则会调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千方百计应对危机,尽力把损失减到最低,甚至可能在危机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从我国的整体形势看,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果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这正是我们应对危机的“底气”,也是我们满怀信心的根据。
“危”中之“机”是给那些有头脑、有信心的人准备的。我们应当看到,世界金融危机的确存在着机遇,存在着化“危”为“机”的可能性。比如,危机造成各国购买力下降,使得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具有了相对优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给许多中小企业带来发展机遇;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困难,迫使我们增加内需,而对外依存度的降低无疑有利于经济转型和经济安全;粗放型企业的经营困难,迫使我们转变发展方式,从而可能更快地实现产业升级;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在危机中凸现出来,也迫使我们对已有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经济转型、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这些事情本来就应该做,在危机的冲击和压力下,我们会做得更加果断、更有力度、更富效率,可以更快地革故鼎新、除旧布新,使中国经济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仍未见底,对此我们不能存有任何观望等待的思想,而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来应对挑战,克服危机。这是中国作为大国的能力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所在。相信在应对挑战和危机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奋斗和创新中,中国经济的“质地”、中国社会的面貌会越来越好。在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危机未尝不是一次机遇,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次大机遇。但愿待危机过后,在世界的东方,在神州晴朗天空下屹立起来的,将是一个科学发展的、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