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英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河北省黄骅市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
开展全民创业,巩固民生之本。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扩大就业,一个重要途径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黄骅市开展了深入持久的全民创业活动,激励能人创企业,引导百姓创家业,通过创业富民强市、改善民生。制定出台《鼓励投资兴办项目的有关规定》等,市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扶持和奖励创业项目。建设4个工业园区和4个商业区,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全民创业服务中心。倾力打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规范严格的执法环境、安全放心的治安环境、和谐文明的人文环境,为推动全民创业提供良好条件。每年都召开全民创业大会,评选创业明星,宣传创业事迹,带动更多的人创业图强。
建设“爱心城市”,帮扶困难群体。改善民生,一个重要方面是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黄骅市在大力推进城乡低保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爱心城市”创建活动,设立“爱心工程”办公室,通过有组织地引导社会自愿捐献款物,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帮扶对象主要是困难家庭、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为了提高“爱心城市”创建活动的实际效果,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帮扶对象的确定上,实行先由乡镇和街道办上报、再由“爱心办”组织会员单位派人逐户走访审查复核;在救助款物的发放上,明确具体时间(每年儿童节、新学期开学之前和重阳节)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在帮扶工作的开展上,实行乡科级以上干部与贫困生和贫困老人结对子,工作有变动的由继任者接替,确保有人管、不断档。同时,在全市10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建立起“爱心超市”,经常性接受社会捐赠物品。凡属低保对象、社会特困户及享受社会救济后仍然特别贫困的,均可按程序到“爱心超市”免费领取生活必需品。通过开展“爱心城市”创建活动,对全市不在国家各项救济救助范围内但仍需救助的困难家庭、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全部进行爱心救助,实现了对困难群体救助的无缝覆盖。
解决突出问题,打牢民生基础。改善民生,除了关注困难群体的生活,还应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黄骅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把解决吃水、行路、清洁能源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来抓。一是实施饮用水安全工程。全市每年倒排出一批饮水最困难的村,将市财政扶持资金、水务项目资金、农业开发项目资金、文明生态村帮扶资金、后进村转化支持资金捆绑使用,进行集中解决。二是开展公路建设会战。抓住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的机遇,开展公路建设会战,采取上级争取一点、财政补助一点、部门支持一点、镇村自筹一点、群众集资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举全市之力建民生之路、筑发展之基。三是推进农村户用沼气池和秸秆气化工程。利用农村粪便、柴草等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和秸秆气化,变废为宝,改善环境。每个沼气池投资2000元,中央财政和市财政补贴一半,农户自掏一半;每个秸秆气化炉800元,市补贴200元。
(作者为中共河北省黄骅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