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更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更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一大批国有企业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不断深化改革,成长为行业的排头兵、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树立起新型国有企业的良好形象。
本报从今天起陆续报道的11家国有企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11家企业分别是: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青岛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天冠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他们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高扬自主创新的旗帜,千方百计压成本、提效率、控风险,使企业综合素质迈上新台阶。他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论是推进节能减排、和谐劳资关系,还是今年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都冲在前边、争做表率。他们用不懈的探索和可喜的业绩,充分展示出国有企业的活力,增强了推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对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国有企业改革也走过了不凡的历程,国有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明显提高。虽然从数量上看,经过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绝对数在减少,但从资产总量和质量上看,国有经济总体实力在增强,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提高。在军工、航天、电力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依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企业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在增加财政收入、执行宏观政策、稳定市场、服务“三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脱颖而出,不仅是国内同行的领头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也成为佼佼者。
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充分说明,党中央作出的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只要坚持深化改革,牢牢把握企业发展规律,扎实推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体制、机制,国有企业就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国有企业就一定能够搞好。
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和决心,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国企运行中仍然存在的矛盾和障碍,坚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学发展,搞好国有企业,壮大国有经济,让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大发挥。